我找到的人像摄影舞姿pose教程资料全集,奉献给热爱摄影的朋友们,希望喜欢。
·数码摄影技巧大全-人像通用技巧
第2章 人像摄影技巧 人像通用
一张成功的人物照片不仅要展现出身体的美感,还要展示出人物的性格。因此摄影师在拍摄之前对人物进行仔细观察就显得十分重要。只有这样,一张照片才能展示出人物个性的特点。 少即是多
如果能把照片的焦点集中在“人”身上,人物照的效果会更好。毕竟拍摄面部的照片要比全身照能表达出更多的信息。人们的注意力总是会从衣着和环境转移到脸上。
与光学取景器相比,你可以利用液晶屏幕更方便地完成对照片构图的控制。如果你不能确定,是否还是有太多的东西挤在照片上,你可以使用相机自带的放大功能,这样你可以更好地看清楚要拍摄的对象。现在被摄对象是不是可能让人感觉更好了?之后,你就可以利用现在更多集中在人身上的取景,再拍一张新的照片。
要想让照片更吸引人,你可以用横版的格式拍摄焦点集中在面部的人物。为了展示更好的效果,可以不把人物放在照片的正中央。甚至可以简单地只拍摄头部。
指导拍摄对象做准备
有些颜色组合在一起会很不好看。因为最终要对照片的拍摄质量负责,所以就得仔细地观察拍摄对象的穿着。例如,在绿草地前面穿着紫色的衬衫,就有煞风景。这要求你注意观察,拍摄对象与背景之间是否和谐。如果一个性格活泼的人穿了这样的衣服,你就得再另选择一个拍摄地点。如果你要在酒吧间、咖啡屋或者私人的建筑里拍照片,还要事先征得主人的同意才行。 最好选择白天里的不同时间去拍摄地点看看。这样,你就可以对于不同的光线条件做出评价,并知道是否真的需要携带像反光板、闪光灯或者三脚架这样的器材了。
开动脑筋取景
通常摄影爱好者只会把精力集中在人物的脸上。这样,花、屋顶和树就可能会从拍摄对象的脑袋后面长出来。所以现在还要盯着眼睛以上的部分看!如果必要,你还要蹲下来,并往一边再挪几步。这样那些讨厌的东西就会从照片里消失了。
为了让背景变模糊,你需要设定一个大的光圈孔径。光圈孔径越大,清晰的区域就越小。人像拍摄模式在相机的设置转盘上会显示为一个“脑袋”的标志,这种模式可以根据一定的曝光时间自动选择一个大的光圈孔径。如果想自己确定光圈大小,那么可以使用自动快门(av)。在这种模式下,相机可以计算出相应的曝光时间。现在要做的只是拍出清晰的照片,然后把它打印出来。
合理分配照片中的元素
照片中各个元素的分配很重要,注意让照片中所有元素合理分布。在欠考虑的情况下拍摄出的照片会形成轻微程度的“主题空洞”,使观众不容易一下子找到照片中的兴趣点所在。例如,单调的天空或者过多的地面都会让照片变得没有情趣。右侧的示例照片用宽阔的海面填充整个画面。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摄影者选择了较高的拍摄位置。被拍人物可以在前景中清楚地看到,这样会让人对这个瞬间凝滞的运动照片产生一种很真实的时空感。
逆光下的安全曝光
把被摄对象放在有阴凉的树下,效果会好一些(如右下图)。在这种情况下,重要的是你要对阴影下的测光心中有数。最好使用点测光的方式,这是很多数码相机都有的一种测光模式。当你在完成测光后改变照片的取景范围时,必须记住曝光时间或者在相机上按下用于存储曝光设置的相应按键,这通常会标识为“ae”。 逆光拍摄是在光线很强的情况下另一种有效的拍摄方式。为了拍好照片,必须事先注意一些重要的细节。首先要注意不要让阳光直射到镜头上。很多相机都随机附送或者是作为附件另购的遮光罩,可以很好地保护镜头不至让强光直接射入。有时候,你需要临时用一只手或一张纸遮挡住阳光。
此外重要的是,还要把人物照亮。专业摄影师会为此使用白色的反光板,这块反光板会把光线反射到人物的脸上。不过这需要一名助手帮你实现这一切。另外,也可以打开相机的闪光灯,给人物脸上补光。 没有表面反光的化妆
为了完成人像拍摄,推荐你给他均匀地化化妆。这种化妆特别会在静态的黑白照片中显示出一些效果。因为这样,脸部就有了更高的对比度。无论是黑白照,还是彩色照,你都要去考虑那些价格不菲的化妆品。廉价的产品中常会含有可发光的颗粒,它会让人脸在使用闪光灯拍摄时显得过白。 照片中的动态效果
风可以给照片带来很好的动态效果。一张发丝飞舞的人像照片会给人带来一种无拘无束,非常自然的感觉(如左图)。如果头发顺着脸颊自然垂下来,只会让人物看起来过于正式。风向和风力的大小很重要,在示例照片中这种微风习习的情况下,可以让风从后面吹过来,这样它可以撩起一缕长发让它在空中跳舞。 在风力较大的情况下,最好让风从前面或者侧面吹过来,否则头发就会把人物的脸完全遮住。与经典的人像照片完全不同的是,在这种情况下,被摄人物就站在相机跟前,并稍稍向上看。这样一个不循常理的位置,却恰恰形成了这张体现无忧无虑心情的照片。为了能让天空中的云彩做发丝的映衬,需要选择中等大小的光圈,例如光圈f8。
正确的比例
如果用广角镜头拍人脸,人物的面部轮廓就会变形。鼻子通常会显得非常大,而头会让人联想起鸡蛋。你离人脸的距离越近,这种效果会越夸张。所以要尽量与被摄对象保持足够的距离。如果要让拍摄对象占据整个画面,需要使用变焦镜头,大概50~100mm的焦距就足够了。当然,照片中人物的比例自然也就恢复正常了。
特定的广角
经典人像摄影的焦距一般设定为轻微长焦。然而在户外拍摄时,很多专业摄影师会把这种焦距调整为广角。其原因在于,摄影师希望能离拍摄对象比较近,这样可以照顾到现场的一些特殊情况,例如风和天气的影响。这样设置的短焦距会让包括背景在内的所有题材都清晰显示,因此这样的照片会显示出一种对于人像照片来说不同寻常的景深。如此,观众的情绪更容易融入到现场的气氛中。 当照片的取景范围过小时,使用广角镜头常常会导致被摄人物脸部变形。尤其是在35mm和更短的焦距设定下,在照片中常常会出现人物头部扭曲的现象。我们建议,如果可能,尽量选择比所需取景范围更广的空间,特别是为边角留出足够的余地。日后,也可在电脑上利用图像编辑软件截取合适的画面。
请反光板帮忙
一般来说,应该避免在正午的烈日下拍照片,因为在这段时间里,对比度太强了。阳光会直射下来,并在眼睛和鼻子下面形成非常难看的阴影。与此相比,在上午或者下午的晚些时候,情况就不一样了:阳光不会再那么强烈地直射下来,光线的对比度降低了,光线也变得更柔和了。
如果你必须得在烈日炎炎的中午拍照,那么就得请反光板帮忙了。如果不想大掏腰包,你可以从市场里淘一块大的泡沫塑料板回来。只要按照正确的角度放置,这块板就可以反射阳光,并自然地增加阴影部分的亮度了。 一块反光板由一个圆形或者椭圆形的框架构成,上面绷着一层带涂层的尼龙布。反光板可以在运输过程中折叠起来。根据需要和希望达到的效果,可以更换尼龙布材质。例如银色的尼龙布可以在日光下再现冷色调。
如果要在恶劣的天气下拍摄,这时候该选择金黄色的反光板。这种材料可以更柔和地反射阳光,人物的肤色也就更有色彩。当然,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就不要使用金黄色的反光板了,因为它会以一种并不自然的黄色色调反射阳光。
寻找被摄对象美的一面
在开始拍摄之前,你要好好研究一下你的拍摄对象。开始时,还不知道是否他坐着也能找到合适的姿势,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坐着会给拍摄对象以安全感。通常在站立的情况下,大多数人看起来都显得拘谨。朝前站立看起来有些笨拙;如果人在拍摄时向侧面转一下,就会显得更有动感。正确的坐姿可以避免像双下巴这种瑕疵的出现。在这种情况下,拍摄对象应该轻轻朝一侧坐,并用胳膊肘支在大腿上。身体应该形成一个角度,头稍稍向上抬起。这样就再也看不到双下巴了。
变换视角
要挖掘出拍摄对象最动人的一面。为此,要从前面、侧面或者从轻微俯视的角度去拍摄人物。经常变换视角会让人物组照具有激动人心的感觉。你将会看到,在不同的视角下,一个人会展现出如此不同的特点。如果你与拍摄对象保持足够的距离,那么照片就会得以最自然的表现。要注意的是,从下方,也就是以青蛙的视角拍摄人物时,照片会显示出一种傲慢的感觉。
光与影
在户外,摄影者尤其要注意的是太阳的位置。很多人都愿意把被摄对象直接置于阳光下,因为这样阴影部分在与太阳的对比中会显得特别暗。然而耀眼的阳光只会形成暗淡的眼部阴影,拍摄对象也只会被迫眯起眼睛。太阳镜会避免这种问题,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最好还是能让观众看到被摄对象的眼睛。 正确使用闪光灯
正确使用闪光灯拍摄专业的人像照片,一定需要专业的灯光设备吗?《数码摄影》告诉大家,利用相机的内置闪光灯和热靴闪光灯,掌握一定技巧也可以拍出不错的人像照片。
不需要太多的东西,就直接可以给闪光灯的灯光“塑形”。一张白色的相纸板可以让光线“掉头”,散射薄膜可以让直射的闪光灯灯光变得发散,这些简单、廉价的辅助工具可以在文具商店或者专业摄影器材店中买到。热靴闪光灯提供了比内置闪光灯更广泛的用途。可翻转的闪光灯灯头可以制造出特别柔和的照明效果。你还可以利用多闪光灯系统完成充满创意的拍摄,无论是侧光还是逆光,在这些方法中你都可以像使用大型闪光灯设备一样使用轻便的热靴闪光灯。 内置闪光灯要么直接集成在机身内部,要么可以根据需要向上弹起。内置闪光灯虽然并不像热靴闪光灯那样性能强大并且使用灵活,但是这些闪光灯完全足够用来照亮人像。
用于拍摄的光线太弱?光线条件远算不上好?要是这样的话,闪光灯可以提供足够的光线。不过,闪光灯并不只是用在环境光线不足的情况下。闪光灯的闪光所发挥的作用,远比作为一种在光线条件不好的情况下的辅助手段重要得多。是强烈还是柔和的照明效果?拍摄对象有没有阴影?一个小巧的便携数码相机中的闪光灯,就足够在不同的场景中大展手脚。《数码摄影》将告诉大家,如何用内置和热靴闪光灯获得专业的拍摄效果。
内置闪光灯
你几乎可以在每一款相机中发现一个小巧但不可调节的闪光灯。利用合适的方法,你也可以柔和地把被摄人物照亮以方便拍摄。
内置闪光灯要么直接集成在机身内部,要么可以根据需要向上弹起。内置闪光灯虽然并不像热靴闪光灯那样性能强大并且使用灵活,但是这些闪光灯完全足够用来照亮人像。
避免红眼
不过在用内置闪光灯拍照片时,经常会出现所谓的“红眼”问题。这是由于闪光灯离镜头的光轴太近了,这样发出的光线会被充血,也就是红色的视网膜重新沿着镜头的方向反射回来。这其中,闪光灯的入射角总是和反射角同样大。这样的结果是,瞳孔看起来是红色的。这种现象可以通过预闪光(用眼睛的图标表示)来减弱。由于瞳孔自身变小,人像出现“吸血鬼眼睛”的危险性就会随之变小。
调整闪光性能
光线太强还是太弱?这些都可以调节,曝光过度或者曝光不足都可以在快门释放前做足实验性拍摄。在这里,你可以向上或者向下调整三分之一档光圈的强度。通常来讲,一个等级的调节就够用了。此外,先拍一些试验性的照片也可以帮助你找到最合适的设置。
减少阴影
如果人物站得离墙太近,在直接的闪光灯灯光的照射下,就会在墙上留下影子。通过更长的曝光时间和辅助闪光,可以让阴影变弱。为此,你可以通过相机的自动程序如“光圈优先”,自己根据需要设置光圈数值。之后,曝光时间就会自动确定下来。最后,你要手动关闭闪光灯。
在闪光灯前的散射薄膜也可以减少阴影。光束通过薄膜传输,并变得发散。其结果是,被摄对象就柔和得多了。
在高端便携数码相机或者数码单反相机中,闪光灯并不是固定在相机的内部,而是可以根据需要向上弹起。这样有一个优点,就是你可以利用一张在闪光灯前面成45°角的白纸板,把闪光灯的闪光反射到天花板上。 热靴闪光灯
热靴闪光灯可以减少阴影,避免红眼产生。这种闪光灯很实用,同时提供了很多的功能。新闻和出版界的记者都信赖这个小小的移动光源。
内置的闪光灯不错,不过附加的热靴闪光灯更好。高端便携机和入门级数码单反相机常常是两者兼而有之。这很实用,因为利用热靴闪光灯可以扩展照明的可能性。另外一个优点是,热靴闪光灯高于镜头的位置。因此,其光线的入射角要比紧挨着镜头上方的内置闪光灯大好几倍,“红眼效应”就不再是问题了。
逆光下的风光摄影技巧
在数码风光摄影中,逆光拍摄是一种既有一定的拍摄难度而又可产生独特艺术效果的摄影手法。 逆光是从景物背后照射来的,我们拍摄的对象主体往往是没有直接光线照射的阴暗部分,因而也就不容易表现出景物的明暗层次和线条,而且反差大、变化多,如果没有较为丰富的拍摄技巧和经验,就会造成摄影主体曝光不准确,显示不出逆光摄影作品的独特魅力。因此拍摄者在拍摄逆光摄影作品时要能熟练运用、掌握以下技巧。 1. 曝光时要以拍摄主体的曝光量为依据,其余在所不计。如拍摄日出或晚霞时就应以天空或太阳的曝光值为主要依据。
2.
逆光拍摄花卉、植物、人物、动物等轮廓清晰、质感透明的景物时,应选择较暗的背景予以反衬,曝光时以高光部位为测光依据,以造成较强的光比反差,强化逆光光效,达到轮廓清晰,突现主体的艺术效果。 3. 拍摄剪影效果时,应以明亮的背景亮度作为曝光依据。
4. 由于逆光拍摄时,相机对着强光源,要注意眩光的影响。尽量使用遮光罩或用手、帽子、纸板等在镜头前遮挡,或者调整拍摄角度以防止眩光产生。最常用的逆光拍摄效果有两种:一是剪影效果,二是“轮廓光”效果。以下就是在同一时间、地点、题材采用不同拍摄手法而产生截然不同效果的逆光照片。
逆光下的“轮廓光”效果
如上图,这是2005年10月在内蒙额济纳旗的沙漠中拍摄的驼队,虽然当时处于逆光,但由于太阳的位置相对较高,驼队和沙丘的顶部被光线照到的部分勾勒出了一个明亮的轮廓,与大面积深黑色背景相衬形成了逆光中特有的“轮廓光”效果。拍摄时以亮部测光为依据,平均测光时要减2~3挡曝光量,避免曝光过度。
剪影效果
剪影效果的拍摄较为简单,拍摄时以亮部的曝光为准即可,主要是为了体现环境特有的色调和气氛时采用的一种拍摄方式,如上图。
简洁背景有办法
风光摄影不但讲求主体的选择及安排,同时不能忽视背景的处理。背景,是指在主体的后面用来衬托主体的景物,以强调主体处在什么环境之中,背景对突出主体形象以及丰富主体的内涵,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背景的处理是摄影画面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在拍摄中细心选择,才能使画面内容精炼准确,使视觉形象得到完美表现。理想的背景应该力求简洁、纯净,视觉元素精炼,影调和谐统一。有经验的摄影师都善于调动各种手法,以达到背景的简洁,凡背景中可有可无、妨碍主体突出的元素均应减去。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改善背景的办法:
一是虚化法。
即采用较大的镜头光圈(如f2或f2.8),尽可能地缩小景深范围,将焦点落在主体上,使清晰主体之后的背景呈虚化状,从而收到以虚衬实的良好效果。
二是遮挡法。
即利用升腾的云烟、飘渺的白雾、树木枝叶,或山峰、墙体等物体的背阳面等,将背景掩藏起来,从而突出主体。
三是避让法。
即调整拍摄高度,或仰向避开地平线上杂乱的景物,将主体对象干干净净地衬托在天空背景上;或俯向以马路、水面、草地为背景,使主体轮廓清晰,获得简洁的背景。有时用长焦距镜头缩小背景,杂乱的景物被排除在画面之外。
如上图《雁南飞》:以湛蓝的自然天空为背景,错落有致的雁群款款飞越头顶,被摄主体突出、清晰。
高调拍风光 高调,也称为亮调。通常把影调清淡的照片,称之为高调照片。高调照片中影调绝大部分为浅色,是由从浅灰到白的少数等级构成整个画面的色调。它一般比较简洁明朗,适宜表现以白色为基调的题材。高调照片虽以等级偏高的淡色调为主,但仍要求有丰富的层次,也不排斥小块深色暗调存在。由于大面积淡色调的衬托,小部分的深色暗调显得更突出,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拍摄高调效果风景照片时,要注意5点:第一,选取浅色调的景物,主体与陪体的色调尽量接近;第二,选用浅淡背景,利用白色或浅灰色调的背景能将深暗的主体衬托出来,这些浅淡的背景可以是雨雾、云烟,也可以是绵延的山、浩瀚的水;第三,采用正面光或漫射光照,这样能获得影像柔和、反差平淡的效果。晴天利用平射、直白的正面顺光,能获得无影的图像;阴雨天利用匀称、平和的漫射光或反射光,可以获得反差柔和的图像;第四,增加曝光量,应在正常测光值的基础上视具体情况增加0.5~1.5挡曝光,能将背景提亮;第五,要控制光比,光比控制在1∶2以内为宜,光比过大的结果要么使高光部分层次损失殆尽,要么使灰调部分变得深暗,从而失去高调照片应有的特性。
在自然风光摄影中,经常采用高调手法展现清秀空灵、辽阔浩远的秀丽美景。可以被利用的天然背景有很多,比如,在江南拍摄山水风景时,往往基于空白的理念,以简洁的构图,以偏概全的方法,突出主景,其余部分渐变为朦胧的远树淡水、雾雨烟岚。还有拍摄雪景,几近纯白的雪地就是谋求高调画面的绝好背景。在建筑风光摄影中,经常采用选取一角半边之景,或景物集中于一侧的方法,把观者的注意力引向虚旷的空间,给人以幽思遐想的余地。还有,以天空为背景,采用仰角拍摄,曝光时以主体测光值为标准,天空因过曝而呈现一片纯白,整个画面的高调效果能得到良好表现。 低调拍风光
低调,也称为暗调。通常把影调浓重的照片,称之为低调照片。低调照片中的影调绝大部分为黑色和深灰色,是由从深灰到黑的少数等级构成,整个画面的色调比较浓重深沉。一般适宜表现以深黑色为基调的题材,营造庄严、凝重、静穆的氛围,反映沧桑、沉稳的特性。低调照片虽大部分是深暗影调,也不排斥小面积的白色亮调。由于大面积暗调的衬托,小块的白色格外明显,形成视觉中心,使整个画面具有生气。
在拍摄低调效果风景照片时,要注意6点:第一,选择深色调的景物,陪体的色调也要比较深,并且与主体的低调相协调;第二,选用深暗背景,纯黑或者深暗背景能将浅淡的主体衬托出来;第三,采用侧光或侧逆光照,这些光位从镜头方向看,主体受光面积较小,且为轮廓光,很容易获得深暗影像;第四,减少曝光量,应在正常测光值的基础上视具体情况适当减少0.5~1.5挡曝光,能将背景压暗下去;第五,光比要大,光比可大于1∶4甚至1∶8;第六,利用阳光背阴之面作衬托,就是利用太阳光照射不到的大山、墙体等阴影作为背景,将杂乱的线条隐藏在阴影中。
在自然风光拍摄中,获得低调效果的照片多在特殊天气或时段,比如,阴云密布、乌云翻滚下的景物,呈现的就是悲壮、大气、沉重的低调意境。在早晨或傍晚,来自低矮角度的阳光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光的投影长,阴影面积大,能把各个景物投影平面分开,突出画面中的某些重要方面,从而呈现立体的、影调深沉的景物照片,这些时段可以充分利用起来拍摄低调照片。还有,借助夜晚灯光拍摄。与白昼不同,夜晚除了微弱的月光和灯光、焰火等外,大面积地面呈现黑暗。借助脚架和快门线采用长时间曝光,能拍摄到低调效果的夜景照片。 如下图《山野秋晨》:早晨的霞光照射着洁白的秋苇茅草,深暗的背景十分醒目地衬托起欲表现的主体。
虚实并用拍溪瀑
瀑布和溪流是自然山水中最富有诗意的景观——大山深处,飞流直下,雪涛横披,殊瀑平泻,丰采瑰丽。
选择合适的季节,寻找有特色的溪瀑,是拍摄一幅好照片的前提。在画幅的选择上,为表现溪瀑宽广湍急奔腾的气势,多采用横画幅;为表现高深、落差大的溪瀑,显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感觉,多采用竖画幅;而展现平缓舒展,则采用中规中距的方画幅。溪瀑多在山谷之中,拍摄时往往没有回旋余地,求得全景应使用中广角镜头;取其局部及特写,则又离不开长焦镜头。关于拍摄高度,平拍接近通常的视线,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亲切感受;俯视时,溪瀑的画面在透视上变化大,利于表现层次、数量;仰拍时,溪瀑在画面透视上的高度比实际感觉要雄伟、高大。拍摄方向多采用稍侧的方位,不宜过正,以免画面显得呆板。
除了上述几点,拍摄溪瀑更为主要的是画面的虚实处理。如梦如幻、诗意盎然意境的获得,依赖于虚实并举、虚实相生。实和虚的运用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如果画面上全是实景,会给人以憋闷之感;反之,画面上全是一片虚乎,一点实的地方都没有,又会令人感到空虚。因此,只有恰到好处地把握住虚与实的互相补充、互相陪衬、互相生发,才能做到画面的妙趣无穷。这主要体现在相机快门速度的选择上。要是拍摄水花飞溅的画面,为了显示水珠,可以采用高速快门。但多数情况下不能这样做,为了显示溪瀑的动势,看起来轻柔飘逸,必须想方设法将快门速度降下来,以较慢的快门速度进行拍摄。而且快门速度越慢,溪瀑越有流动感,越足以夸张和表现。常用的快门速度为1/2秒至1秒甚至长达几秒。实现慢速快门的方式通常有4种:一是收缩光圈,相对延长曝光时间;二是选择光线暗淡的阴雨天或早晚时间拍摄;三是通过设置选用较低的感光度;四是加用中性灰镜(一块不够则两块叠加)。为了避免采用慢门速度时容易出现的抖动,务必将相机固定在三脚架上,用快门线开启快门。若无快门线,则可以启用自拍功能。
如下图《玉液琼浆》:彩石丛、绿苔间,流淌的哪里是溪水,分明是琼浆玉液,恍若现实中并不存在的美丽梦幻。这种轻柔浮动、虚幻飘逸的奇妙效果,特别显得充满柔情。拍摄时采用光圈f13,曝光时间长达8秒。
寻找黄金点
首先要选定一个准备拍摄的全景画面,然后开始搜索有价值的主题:你要在脑海里把风景想像成带有多个四边形的网格,这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关注到风景中的每一个元素。
专业摄影师会在取景器中使用一个带有水平和垂直线条的毛玻璃。一些数码相机已经把这些辅助线条用电子方法投影到液晶屏幕上了。如果你的相机没有这个功能,你也可以用一个可擦掉的软笔帮忙,用这支笔把线条标记在液晶显示屏上。这样不仅可以方便地把拍摄题材分成若干份,还有助于寻找“黄金点”。 为了找到拍摄主题,也可以“在手指中观察”。用两只手的食指和拇指组成一个长方形,虽然样子可能有些滑稽,但是这样可以快速找到主题。当然,也可以使用折成一定角度的纸板或者空的幻灯片边框来达到同样的目的。
概要和全景
在一张照片中,“居高临下”扮演着重要角色。不过,这种以鸟瞰视角的俯拍方法需要一定的准备工作。摄影师在白天乘坐飞机时,可以直接从窗户里完成拍摄,这样可以真实地记录下实际的地理结构。
如果不具备这种条件,也可以试着去寻找一个至高点。例如右上图,你从一座山上面可以很好地俯瞰山谷或者海湾。如果在城市,一座高楼也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
想得到全景照片,你可以在同一方向上连续拍摄。不过,现在很多数码相机都具备这种全景照片的拍摄功能。如果你的相机没有这种功能,可以简单地拍上4到6张边缘重叠的照片,接下来在photoshop或者其他图像编辑软件中,把这些照片组合在一起。重要的是,你要手动设定固定不变的光圈和快门数值。因为如果在拍摄每张照片时采用自动曝光,在照片之间过渡的地方会不可避免地产生亮度跳跃。
通过线条展现动感
一个重要的构图元素就是“有动感的线条”。你要用所选择的照片题材勾画风景中的一小部分区域,这样你可以在照片的结构中获得更多生动的元素,例如可在草场上把一条小溪这样的元素放入其中。这些线条不应该简单地放在照片中央,最好是倾斜着放置。
另外,街道和墙也适合作为有动感的线条。如上图,你可以这样放置你的相机,直到让取景范围中的墙向着观众的方向绵延过来。这样,照片中有了一个舒缓的变化。这个线条应该在取景范围内结束,但不要简单地在照片的另一端开始。也不要让这些线条在照片中简单地笔直穿过,略带弯曲的或者其他形状的线条会更生动有趣。
观察灰度值下的拍摄题材
安塞尔·亚当斯(ansel adams)算得上是非常伟大的风光摄影大师。他在上世纪30年代末用区域系统方法,实现了完美的黑白照片拍摄。对于彩色照片来说,“照片中的所有区域都需要色调”的指导原则同样有效,其中的色调就是灰度值。 如果想学习更多关于照片中理想亮度分配的知识,就应该首先把相机放在一边,在脑海中把拍摄题材转换成灰度值。现在,你要从一个纯粹数学的角度来看这张照片。每一个亮度区域都有一个百分比数值,100%代表着深黑,而0%则代表着纯白。在曝光优秀的照片中,不会有任何曝光过度或者曝光不足的区域。你可以努力在每一种光线条件下寻找正确的曝光。要注意的是,照片中的每一个区域都有色阶。
细节拍摄
在所有的风景区都拍摄大量照片的做法并不常见,大多数情况下,摄影师都会选择一个特定的地点或者一个非常特别的区域来描述旅行过程。如果想要表现一系列照片的内在一致性,那么细节的拍摄就十分重要。而这些细节是从一般的风光拍摄中无法发现的。你可以拍摄工作中的本地人、一道经典的菜肴或者当地的植物和动物。请尽量简单地拍摄当地的物品或者一些细节,并选择典型的构图方法。这样,可以与费尽心机拍摄出的风景照片形成良好的对照。观众不仅可以从中获得这个地方的信息,还可以感受到照片中讲述的故事。为了回到家中还能清楚地记得,你关注的到底是哪一条河流,最好随身带一个笔记本。这样,你可以马上记下这个地方的一些信息以及拍摄的题材。 夜景拍摄:曝光不足很必要
为了捕捉到典型的夜景气氛,必须要灵活一点。不必非等到你的眼睛感觉到天黑了才准备拍照,一般情况下,这时候已经晚了。你要等待的是街灯点亮的那一刻。这时太阳已经落山了,投在建筑物上的是街灯所发出的人造光线。为了能让天空获得深蓝色的色调,应该在手动模式中有意识地让曝光不足。为此,你要寻找一个只有微弱光线的区域,并记录下此时的测光数据。接下来用这个参考数值,你可以完成一系列照片。以这个测出的曝光数据为参考,可以在更亮和更暗的3档不同的光圈数据下完成拍摄。这几张照片中总会有一张是曝光合适的。不过,深蓝的天空只有在无云的傍晚才能拍摄到。
风光摄影之所以是先进的数码相机最后进入的领域,和风光摄影作品有较高的品质要求有直接的关系。随着数码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日益成熟,尤其在后期制作上有着传统摄影无可比拟的优势,数码相机正快速、 稳步地进入风光摄影的领域。
目前,600万像素以上的主流数码相机拍摄制作出的图片质量已经接近135胶片相机的拍摄效果,1000万像素以上的单反数码相机也已不亚于120胶片的拍摄效果。而数码相机价格上的迅速回落也使得那些喜爱拍摄风光的影友们可以一展身手。
目前的数码相机既有其擅长表现的领域,也存在着自身不足的一面。 在使用数码相机拍摄风光照片时只有扬长避短,才能利用数码相机的优势特点拍摄、制作出自己满意的作品。本书总结了20多条数码相机拍摄风光的小技巧,希望给初涉风光领域的数码爱好者一些启示。
拍风光时的景深预测
我们都知道,一幅好的风光作品,关键在于光影的效果和景深的控制,有效地控制景深将有助于表现作品的主题。要想很好地把握景深,就要用到景深预测这个功能,说到景深预测,我们首先要简单了解一下什么叫景深。
当镜头对准一个被摄体时,被摄体的前后有一段清晰的距离,这个距离就叫做景深。景深是随着光圈的变化而变化的,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另外,景深还跟相机与被摄体之间的距离和镜头的焦距有关。
下图这张照片,是用ef100-400的长焦镜头拍摄的,把主体尽可能地拉近,用光圈优先模式把光圈开到最大,以此缩小景深,突出主题,虚化背景。
我们已经对光圈与景深的关系有所了解了,但如何知道当前光圈的景深范围呢?这就关系到景深预测了。但由于数码单反相机的取景结构,我们在用数码单反相机时,没法看出所用光圈带来的景深变化。我们都知道,单反相机的取景是通过镜头进光,利用五棱镜反射光线后,将影像投射到取景器。拍摄者通过取景器很方便地观察到被摄物体。相机的对焦系统也是通过镜头的进光来实现精确对焦,由于进光越多越方便取景观察和对焦,因此在取景时,单反相机镜头的光圈总是开到最大光圈,保持最大通光状态。比如你的镜头光圈范围是f2.8-f32,即使你把光圈设定为f32,但取景时,镜头光圈仍是处在最大f2.8,这样可以使取景器内获得最明亮的效果,方便取景和对焦。因而此时在取景框中看到的是最浅的景深,虽然可以看清楚主体,但看不清楚它前后的景物,当你按下快门时,光圈的口径就会收缩到你设定的光圈位置,比如说f32,那样前后的景深变化就比较大了,我们在取景器里看到的主体周围的环境也就清晰地呈现出来了。很多初学者拍摄时在取景器里看清楚了被拍摄的主体,但却看不清它前后的环境和景物,可片子拍出来以后却发现主体周围多出来很多元素,有的时候甚至影响了图片的效果,这就需要在拍摄前事先对景深做一个预测。
数码单反相机都有一个景深预测的按钮,具体的位置根据机型不同而设置在不同的位置上。在取景时,如果设定了光圈大小,按下景深预测按钮,就能通过取景器来观察被摄物体前后的景深效果。
利用感光宽容度来拍好风光片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什么是感光宽容度。从最亮到最暗,假设人眼能够看到以下范围,如下图,那么相机所能表现的远比人眼看到的范围小,这个有限的范围就是感光宽容度。
了解这个概念之后,我们就不难了解,为什么在逆光的条件下,人眼能看清背光一面的细节,而一旦拍摄出来,背光部分变成了黑糊糊的剪影。或者明亮的天空,我们眼睛能清楚地看见天边的云彩,但拍摄下来后美丽的云彩却是一片白,完全没有了细节。在用照相机拍摄的时候,无论是使用胶卷还是数码相机,往往拍摄结果和我们的眼睛看到的景物相差甚远。很多初学者拍不到好照片时,经常会把光比过大或不满意的作品归罪于摄影系统的感光宽容度太小。但事情通常都是具有双面性的,感光宽容度小虽然增加了拍摄的难度,但也给摄影师提供了一个艺术创作的机会,熟悉宽容度并且有经验的摄影师,常常利用“宽容度小”这一特性来创作,拍摄出奇妙的摄影作品来。 以我使用数码相机的经验感觉,虽然数码相机感光宽容度要比胶片相机的小,但数码相机不仅有自动的白平衡设置,而且还可以根据自动的测光系统来自动设置感光度,所以数码相机有很广阔的创作空间,下面用图片来说明如何利用感光宽容度来进行创作。
在上图这张海边日出的片子是在海滨度假时用数码相机和长焦镜头拍摄的,当时太阳已经完全升出了海面,用人眼观察已经可以看清海滩上的一切和掠过的海鸟的颜色了,当时海滩上一片朝阳的金光,但作者的拍摄构思是想拍摄日出时的太阳,不是表现沙滩的质感和细节,所以作者用长焦把太阳拉近,用点测光对着太阳的周围进行测光,这时相机的感光宽容度就起了作用,它可以准确地对测光点曝光,但却把画面中的暗部压暗,甚至完全失去了细节形成了剪影,这样得到了一张完美的日出照片,而且利用av优先模式自动提高了快门速度,准确地捕捉住了海鸥掠过海面时的姿态。
用好感光宽容度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预知宽容度的表现范围:通过较多的拍摄实践,体会人眼看到的和实际拍摄效果的差距。这样在拍摄中,就能利用宽容度的特性,来考虑拍摄的最终效果。
计算光比:光比的大小决定了最终表现的效果,在对宽容度表现有了一定经验后,你看到拍摄场景中的光比差别时,就能大概知道拍摄的结果会怎么样,抓住这个机会,就能拍摄到奇妙的瞬间!
精确曝光:为了强调宽容度特性,测光一般以明或暗的一方面极端为基准,即选择最亮或最暗的部位来测光。这种情况下,需要精确曝光才能得到很好的效果,一般可以采用点测光或者减曝光补偿的方式。
怎样拍好云彩
云是由水蒸气随着气候的变化凝结而成的,其种类很多,常见的有浮云、朵云、鱼鳞云、片云、条云、层云、火烧云等。云彩是变化多端的,形体优美,颜色绚丽,千姿百态。
喜欢拍摄风光的人对云都有着特别的喜爱。一张好的风光作品因为有了云的渲染可以增加很多美感,而画面中缺少了云彩,就会使画面过于空旷而美中不足,甚至会影响到画面的结构和色调的均衡。 云的变幻速度是非常快的,姿态万千、瞬息万变,所以要想拍摄好的云彩照片时不要急于拍摄,应仔细观察天空中云彩的形状是否与你所要拍摄的景物相吻合,如果形态不好或不够理想,就要耐心等待,不要急于求成。拍摄时还可以使用渐变镜或偏振镜使天空显得更蓝,白云更为突出、层次更加分明。
如上图,这是在日落的时候拍摄的,当时太阳已经完全落到了地平线以下,初学者一般在这个时候已经开始收拾器材准备返回了,但以我多年的经验感觉天空中一定会有精彩的瞬间发生,几秒钟后暗下来的云彩被天边的晚霞映红了轮廓,但看上去还是有些发灰,于是我减了一挡曝光,这样看上去云彩显得很壮观。
风光摄影中最重要的滤镜——偏振镜
偏振镜是风光摄影中最有价值的镜片,分为线偏和圆偏,它在数码风光摄影中主要起到以下作用: 消除反光
在摄影创作中,偏振镜除了可以消除天空、水面、镜面、光滑物体表面等闪耀的反光,消除数码影像不好处理的白斑高光点,还可压暗天空的色调提高反差,有效消除空气中的炫光和雾霭,以提高拍摄作品的通透性。 增加被摄物体的色彩饱和度
拍摄时在照相机镜头前加偏振镜,旋转至理想的角度,就可以使被摄体的颜色更加饱和、艳丽。
增加天空的蓝色
看起来很明朗的天空中其实还存在很多的偏振光,这使看起来很蓝的天空在画面上显示不出理想的效果。如果在拍摄时加偏振镜,就可使所拍的天空在画面上显得更蓝,突出了蓝天在画面中的色彩。
防止曝光过度
偏振镜还可以起到灰色滤镜的作用,即在不影响作品色彩正常还原下可降低镜头的进光量。在使用较高感光度或拍摄题材需要慢速度曝光时,为了防止曝光过度,可将偏振镜当灰色滤光镜使用。
偏振镜甚至在密云的天气中同样也有明显的效果,虽然它不能将灰色的天空变蓝,但它可以通过去除表面的反光使色彩更浓。如下图,2003年10月的一个傍晚,我们在额济那旗拍摄胡杨林,一阵疾风吹开了阴沉的天空,夕阳的余辉洒落在胡杨黄色的叶片上,我急忙在镜头前装上偏振镜爬伏在沙丘上以低角度拍摄,随着偏振镜的转动,胡杨的叶片变成了金黄,树干和沙丘的低色温光影更加明显,在同样被偏振镜压暗天空的映衬下显得更加壮丽。
使用偏振镜是很容易的,只要拍摄者将它装在镜头上或手持放置在镜头前,通过取景器观看并同时旋转它,直到获得满意的结果为止。有时候在旋转偏振镜的时候看不到明显变化,这是因为只有光的方向和偏振镜的轴成90°角时作用才明显。
用好渐变灰镜
常用数码相机的摄影者可能都有体会,数码相机的曝光过度比曝光不足更可怕。也就是说,数码相机拍摄宁欠勿过。因此影友们在拍摄较高反差的风光片时既要保证亮度色彩而又要不失暗部细节,以避免反差过大后期无法调整,一定随身携带1至2枚渐变灰镜片。它和偏振镜一样是数码相机拍摄风光照片中不可缺少的好帮手。 渐变灰镜的作用
渐变灰镜一般是在拍摄反差较大的景观时使用,比如晴朗的天空和陆地相比有高得多的亮度,数码相机通常不能同时记录这两方面的景物细节。在没有渐变灰镜的情况下,通常是天空曝光严重过度或地面曝光严重不足,导致景物细节的消失。而使用了渐变灰镜,其灰色部分就可减弱天空的亮度,使亮部和暗部的光比处于可控制的范围内,为正确的曝光和后期制作提供保证。
如下图,晴空丽云下由各色野花组成的花毯延伸于远方,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但在实际拍摄中蓝天的曝光和地面的曝光相差6挡,数码相机在没有滤镜的情况下无法准确记录对比这样强烈的亮度范围,于是将高坚渐变灰滤镜放置在镜头前,有效地压暗天空的光亮,拍下了左图这张照片。由于山势左高右低,在使用中稍微把镜片偏一下就可以让渐变线和山势更加吻合。
如何使用渐变灰镜
使用渐变灰镜是有窍门的,以高坚渐变灰镜为例:首先将安装滤镜的高坚支架安装在镜头前,然后将渐变灰镜插入槽中。透过你的取景器在支架中上下拉动渐变灰镜,直到无色玻璃和灰玻璃之间的平滑过渡部分与亮部和暗部的交界吻合。如果要看到渐变的精确效果,就需要你的相机有景深预示按钮。按下景深预示按钮的同时在高坚支架里移动滤镜,然后精确地将分界放在想要的位置,小光圈会使渐变区域的边沿清晰。
渐变灰镜根据灰镜部分密度的不同也分为不同的级别。我们常见的高坚渐变灰镜就有一到两级的划分,分别是p121和p122,以对应不同反差级别的景物,拍摄者可根据需求进行选用。
8种方式突出作品主题
一幅好的摄影作品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主题不突出,拍摄者的意愿就不能很好地表达,而摄影的主题则主要依靠拍摄作品的主体来表现。那么采取何种方式才能在拍摄时更好地表现主体以突出主题呢?
主体足够大
摄影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主体越大越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因此采取靠近被摄对象、利用广角镜头的夸张、长焦镜头的拉近等手段使表现主体在画面上占据足够的位置,以达到突出作品主题的目的。
色彩对比强烈,主体鲜明
表现主体与背景间的色差越大,视觉效果就越强烈,主体就会越鲜明、越突出,也越能吸引观众的目光,因而对于主题的表达也就越有利。 光影反差典型
利用光线的明暗关系来突出主体也是一项重要的手段,因为摄影本身就是光与影的艺术。通常是把较暗的主体安排在较亮的背景下,或者把较亮的主体安排在较暗的背景下形成对比。或者利用光线照亮主体,而把不太重要的陪衬体安排在阴暗中。还可利用逆光、侧逆光将主体的轮廓勾勒出来等。总之,光线运用越巧妙、光影反差越典型,就越能突出作品的主题。 构图手段巧妙
从视觉的角度来看,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直接影响观众的关注程度。在拍摄过程中可以借助线条、边框、前景、背景这些手段的运用来引导观众的视线突出主体,更要敢于打破常规、随机应变以新奇、巧妙的构图突出作品,增强视觉冲击力。 虚实对比分明
在拍摄中要掌握好虚实的关系,以陪衬体的虚化来突出主体是突出主题的一种有效手段,尤其在拍摄人像和景物特写时用将较多。 画面形象简洁
摄影中有一句经典语言:摄影是减法的艺术。尤其在风光摄影中更需要拍摄者从风姿多彩的大自然中精练地提取拍摄的主体以表达画面的主题。 形状差异大
选择具有强烈反差的景观事物出现在同一画面上,以其产生鲜明对比的主体吸引观看者的视线,同样能够突出作品的主题。如:岩石和溪水、古树和嫩芽、阴云和彩虹等。
后期制作很重要
由于受到拍摄条件的限制,在很多情况下都要或多或少留下一些遗憾。所以摄影者必须重视作品后期的制作。尤其是采用数码相机进行创作、拍摄的照片,通过功能强大的作图软件认真对作品进行调整、剪裁,突出主题,使之更具冲击力。如下图,一幅好的摄影作品都能或多或少与以上论述相吻合。这幅拍摄于亚丁的《神韵》除了第5条与第7条与其无关外,其他6条都多少有所体现。
恰当的曝光值
如果对比度范围超过8档光圈,你就必须在照片中亮度适中的区域完成测光。你要进行测光的照片区域,对你来说是最重要的。这个数值是个合适的测光数据,你可以把相机设定为这个数值。照片中小范围的曝光过度或者曝光不足通常不会对整个照片有影响。
还有一个降低对比度范围的非常简单的方法,你可以改变拍摄视角或者重新对照片取景,这样你可以对照片中每一部分的光线或多或少地进行调整。
在森林中,由于有阳光透过,因此光线状况很复杂。在这种条件下,你最好采用连续曝光。为此,首先要用相机的自动曝光功能拍摄一张照片。然后把曝光设定调整到手动模式,并从刚才拍摄中所使用的数值开始,一共拍摄6个不同等级的照片,其中3张照片比这个参考数值更大,另外3张照片更小一些。在一些高端数码单反相机中会提供类似于 “连续曝光”的功能。 限制风景的宽度
你应该用照片中的元素限定那些延伸到地平线的题材的范围。例如,可以用树木或者用其他一些在前景或者背景中可以看到的元素把一座小山丘框起来。
当已经有一个元素(比如灌木丛或山丘)处于前景中之时,你就应该减小光圈,直到可以清晰地看见这个元素为止。在大多数情况下,使用像f8这样的中等光圈数值就可以了,相机在拍摄大多数题材时都可以优先选择设定这个光圈的。使用中等数值光圈的另外一个优势是,在这种设置下,镜头可以达到最优秀的拍摄性能。
选择拍摄时间
在拍摄时还应该考虑到时间的因素。对于一张好照片来说,最好的机会是在清晨。此时的光线柔和,明亮和阴暗的区域得到了很好的调整。而在正午的日光下,光线会非常强。这样,你最好背对着阳光完成拍摄。如果天空被映照得太亮,可以让渐变滤镜装在镜头前面。滤镜让更少的光线进入传感器,天空也就因此会曝光得暗一些。傍晚时的阳光会留下长长的影子,在稍稍有云的天空中,此时的光线效果与清晨一样好。
选择光线角度
在阴天时,你应该推迟对花草的拍摄。柔和、发散的光线并不能很好地展示花丛的色彩。与此相比,在直射的正午阳光下,就比较容易拍摄出漂亮的照片。你只需排除两个光线角度即可:第一,逆光拍摄会产生强烈的散射光,因此会降低对比度,拍摄题材会显得蒙上了灰雾;第二,不要站在阳光直射下的角度上。如果你站在这个地方拍摄,被摄物体的表面就会有光束直接反射到你的相机里。在中午拍摄时,如果你的相机有遮光罩,一定要带上。如果没有,可以考虑用纸板或者报纸把相机镜头遮起来。
少常常意味着多
在观众的眼里,一片色彩斑斓的花丛看起来非常漂亮。这是由于你把照片中不同的元素安排得有条理,因此这些元素看起来非常和谐。与此相反,一张堆满不同植物的照片看起来就有些杂乱无章。因此,摄影者必须事先要对此进行思考。你要试着像拍摄有颜色的物体一样在照片的相应区域拍摄干净的表面,如果拍摄题材无法满足要求,可以改变取景内容或者拍摄角度,并在前景中明显再少取一些景物。这样就可以拍摄干净的画面,让五彩斑斓的元素出现在背景当中。 用好矩阵测光和点测光
想要在手动模式下正确完成曝光,这需要一定量的练习。当然,这样的努力并不一定总是必要的,相机的自动曝光功能常常可以很好地完成这项任务。很多数码相机都提供了多种测光模式。像矩阵测光会计算出在整个照片中分布的多个点的曝光指数,然后再计算出一个平均值,并据此设定快门和光圈数值。对于对比度不大的拍摄题材来说,矩阵测光是一个值得信赖的测光方式。在理想情况下,照片中最暗和最亮区域的差别不会超过4个光圈亮度等级。 在阳光强烈同时阴影部分明显的拍摄条件下,这个方法使用起来就显得有些困难。当你有意识地使用相机的测光表时,你会很明显地意识到对比度是多么的强烈。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要把“矩阵测光”转换为“点测光”。这样,就可以把相机的曝光测量范围缩小到屏幕上可以精确测量的一个点。如果在拍摄题材最暗和最亮的区域分别设定这个点,就可以知道相应的对比度范围有多大。
黑白照片和老照片效果 没有特殊光线效果的拍摄题材可以作为拍摄黑白照片的题材使用,这种黑白照片充满艺术感,并会让观众觉得有情调。作为数码摄影爱好者,你不必马上决定是选择彩色还是黑白照片,因为你可以在电脑上利用灰度等级完成照片的转换。
在理想情况下,在拍摄前可以把拍摄题材看成是黑白照片。例如还有一半被白雪覆盖着的山脉,在海面上缭绕着的秋天的雾气。
为了能更好地展示这个单色照片,你可以买一个二手的彩色滤镜,并通过它来观察景色。这个滤镜除去了照片中的颜色,让你可以更轻松地拍摄黑白主题。
在初学摄影者看来,日出与日落并无什么区别,其实二者有所不同:第一,从感觉来说,喷薄欲出的朝阳会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激情和欣欣向荣的气氛,而欲渐西下的太阳容易使人产生一种伤感的情绪和低落的气氛;第二,以光照来看,早晨地平线的天空一般都比较清朗,太阳上升时就会很快散射出光茫,黄昏时候的地平线上天空一般都较为混浊,太阳离地平线尚远时就没有散射的光芒了;第三,从色调来看,早上天空色调偏红带黄,朝霞所含的紫色素略多于晚霞,而黄昏色调带品红;日出时天空的色彩较为丰富,日落时的色彩则比较单调;第四,以景物来看,早晨地面上的景物清晰明亮;而日落时地面上的景物也略显昏沉,第五,以升落时间来看,日出的时间短,日落的持续时间要长一些。经验表明,拍摄日出时发生失败的概率要比拍摄日落时高得多。
早晚的光线,尤其是在日出之前和日落之后的几分钟,是拍摄风光的最好时段。一年四季,太阳并不总在同一个位置、同一个角度起落。由于云霞的变幻莫测、变化无穷,即使拍摄同一个地点的景物,不同的季节、天气条件下会有着不同的效果。一个佳好的拍摄地点、拍摄角度和构图,应该在拍摄前的白天就事先选择和考虑好。日出和日落之时的光线呈现戏剧性的变化,在现场容不得我们过多思考。早晚时段的光线变化大,应不断测光,果断按动快门进行捕捉。太阳不刺眼时,可以按自动测光值曝光;太阳耀眼时,可以自动测光后减少曝光量。为防止眩光,应加用遮光罩,除非有意识利用光斑。 如上图《山乡的早晨》:清晨,一轮朝阳跳上山岗,阳光从薄云后面透射下来,山峦、民居等景物在逆光下层次清晰分明,明暗对比强烈,整个画面暖意洋洋。一串光斑侧向洒下,点饰了画面。
巧用画面中的线条
不管是想表现一个宏大的场面,还是要表现一个普通的细节,都要给人一种视觉的美感,而这种美感除了用色彩和质感来表现外,还可以用线条来表现。人类的视觉审美意识是有一定的规律和形态的,这就需要我们去发现、去组织这些线条,把它们提炼出来,以便更好地表达我们的思想和主题。 在线条的运用方面,我们要舍弃那些一般的、表面的、繁琐的、次要的东西,使作品比现实生活更高、更强烈、更完善、更集中、更典型、更理想,以增强它的艺术效果。总的来说,很好地运用线条,可以说是对美的一次再创作。
线条在画面中所起的作用,可以归纳成以下3个方面。
1.
线条可以表现画面的整体结构和主体形态,不管是大海、森林,还是高山、深谷,我们看到的自然现象,根据其特点,都可以选出横、直、曲、斜等线条形式,在画面结构中发挥它的主要作用。 2.可以利用线条对主体、陪体和背景等细部的刻划,造成不同的质感,量感和空间感。
3.在表现一幅作品的旋律、节奏和意境方面,线条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上图这张照片是在一个山坡上用长焦拍摄的,辽阔的大草原上一条不起眼的很窄的小路蜿蜒曲折,我只选取了其中的一小段,使其在画面中形成了一个标准的s形构图,这使原本平淡的草原变得生动并富有情趣。
大景观中的“小景”
几乎所有爱好风光摄影的朋友都喜欢拍摄气势磅礴的画面,但其实散居在各处的一个个小景致却于细微处现精巧,于雅致中透出浪漫。路边的一株生机勃勃的小草,树枝上的一只喜鹊都可以成为很精彩的作品。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拍摄大的风光照片的同时,能够留意一下身边的一花一草,细心观察每一个大自然造就的奇迹,也许你拍的这些小景图片就是世上独一无二的作品,因为没有人能够重复它。
我在拍摄风光的时候,经常会被眼前绚丽的景色所感动,尽可能地希望用手中的广角镜头把这些场景全都收进来。我的经验是先拍摄些大场面,激动之余别忘了用冷静的双眼仔细观察周围地形、景观,寻找一切可以引起你视觉兴趣的角落,这时你的眼睛就是你创作的一把剪刀,仔细思考怎样透过镜头把它们裁减得恰到好处。 美国摄影家海伦说:“值得拍摄的题材到处都有,只要我们意识到它们的存在,在平凡和不平凡的事物中找出美的因素”。这些因素有些就在我们的身后,有些就在我们的脚边,而我们常常因为拍摄大的景观而忽略了身边精彩的小景致。
摄影是减法的艺术,而拍摄小景就更能体现这点。大景致中的各种元素一定会有很多:天空、树木、山峦,我们为了更好地突出主题,要考虑画面的景深、各元素的比例等。而拍摄小景则不需要这么繁琐,我们可以尽可能地简化画面,舍弃一切不需要的元素,哪怕画面不够完整或者只拍摄一个局部,只要能表达出作者的意图和情绪就是好的作品。
另外在野外拍摄风光照片时,由于天气的原因或者没有理想的光线无法拍摄大景致画面时,找些小景拍一拍,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上图这张照片是在坝上草原拍的,当时这排树就在我的取景器里,当我按下快门抬起头来时,发现不知从哪飞来一只喜鹊落在了远处的树枝上,这只喜鹊很小,用广角镜头看很难看清楚,于是我用长焦把它拉近,在湛蓝的天空衬托下,画面显得格外有生机。
水乡舟船总宜人
拍摄水乡的舟船,可以从以下7个方面入手:
第一,站高远望俯拍大场景
寻找山峦高岗、山坡塔楼、跨江桥梁等理想的制高落足点,居高临下远距离俯拍江面、江岸和舟船,具有纵深度、宽广度的大视野场景都会尽收眼底、一览无余。
第二,讲求画面布局
画面上舟船的数量、位置,应有所讲究。作为主体,若是单个船只应放在画面的醒目位置;若是群体,不仅要考虑位置的安排,还要注意舟船之间的队形变化,应该疏密相间、错落有致,做到内容和谐有序而不繁多,画面简洁而不杂乱。若作为陪体,舟船的远近大小应适中,才能与景色和谐一致、相映成趣。构图的方式可以遵照“黄金分割律” 基本构图原则,还有三角形、对角线、侧面构图等。
第三,捕捉瞬间的图案美
忙碌的舟船是水乡的灵魂,舟船穿梭,江舸争游,是流动的诗乐、变幻的画屏,“静”的景色是通过“动”的舟船带来美感。时刻注意观察行驶、漂动的舟船,并适时抓住富有美感的瞬间图案,如船体行进中拖曳的“v”波纹,劳作时泛起的圈圈涟漪。舟船形态的造型美,与静卧的角度有关,垂直角度或横卧画面给人以僵直呆板、缺少变化之感;以侧向45°左右的角度于画面上,二维空间明显,形体线条流畅,是形态理想的角度。
第四,利用最有魅力的光照
相比于正位顺光,迎着太阳的逆光,能强化景物的立体感,巧妙加以利用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画面效果。远处大山的背阴面能让舟船处于深暗阴影中,主体被勾勒出一道明亮的轮廓;逆光下的水面,无数鳞光熠熠闪烁,画面具有强烈的黑、灰、白低调剪影效果。不过逆光拍摄应注意掌握曝光,还应避免眩光耀斑。介于顺光和逆光之间的侧光,景物线条分明,立体感自然,舟船的明暗主次能够突出显现,既有利于艺术的表现,又相对容易控制曝光。此外,还有高光、低光、反光等,都可以灵活运用。 第五,不同季节、天气及时段呈现不同景象
晴天光线充足,画面影像锐利、色彩饱和。阴天散射光下,景色影调平淡、色彩灰暗,应采用弃大求中之法,缩小取景范围,侧重中场近景的拍摄。有雨、有雾、有雪的天气拍摄,往往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天中尤其早和晚的各个时段,光线的强度、色温环境时刻在变化之中,景物也表现出不同的光色。旭日东升和夕阳西下,是大自然中最瑰丽的景象,水面将呈现出一派暖意洋洋的环境气氛和金红色泽的基调。早晨和黄昏光线变化大,应不断测光抓紧拍摄,曝光在自动光值基础上略欠一些。夜幕降临,至清至纯的山水让人的情绪平静、心如止水,采用固定相机长时间曝光拍摄星光月下的舟船夜泊景致,将是另外一种情调。
第六,背景的处理和前景的利用
良好的天然环境背景,有助于主体的表现。面对杂乱的背景,可采用“排除”和“虚化”的办法解决。排除法有三:一是以山体林木的背阳之面为背景平拍,求得深暗的画面背景;二是以纯净天空为背景仰拍,求得明亮的画面背景;三是以平整水面为背景俯拍,求得单一的画面背景。虚化法也有多种:首先是以晨光淡雾弱化背景的影纹细节,以轻化的背景衬托浓重的主体;还有使用长焦距镜头、开大光圈,缩短镜头与主体的距离(即拍摄距离),拉大主体与背景间的距离等。
第七,抓取优美的人物形态
虽然舟船对于画面的整体美有着重要作用,不过操作舟船的人物,其形态更是点睛之处。如摇、划、拨、撑、掉等操作姿势虽然不同,但动作规律却有共同性,即起动、顶点、回复、再起动,周而复始、循序渐进……人物最优美、最自然的形态美,往往表现在即将达到顶点的一瞬间。
如上图《落日熔金》:一艘机帆船犁浪驶过,落日仿佛熔金般照暖整个江面水域。
幽谷山川撼人心
拍摄幽谷山川,都有哪些技巧呢?
第一,举机的位置
拍摄位置的选择应有讲究,一般来说,站在山谷底下或在山腰仰拍山峰,往往看不到山顶,或者由于透视的原因,原先峻峭的山峰会难显陡峭,加之大家对这个视角拍摄的照片已没有新颖感觉,很难获得好作品;如果登上邻近山坡与被拍山峰同高度拍摄,可看到整座山的雄伟气势,画面上山峦叠嶂、错落有序,显得有层次;当站在峰巅向下俯拍,又有“一览众山小”的视觉效果。拥有理想位置,需要付出一定的体力和时间代价。 第二,画幅的形式
横拍、竖拍各有所长,应根据场景及表达意图来决定。横幅画面开阔的视野可以展现山脉的延伸、广袤,很好地表现山势的连绵起伏;竖幅画面易于表现山峰的高大和险峻,从而加强纵深感。一般来说,采用比较多的是竖拍方式。
第三,光线的利用
采用顺光拍摄山景,画面效果明亮,色彩还原充分,但山石的立体感较差;视觉效果较好的是采用侧光拍摄,侧光可以描绘出山石的线条,展现山岭的层次,画面更具立体感,并有色调的明暗对比;逆光下的山石大部分处于阴影中,形成强烈的轮廓光。为防止曝光不足可采用手动曝光,只是要注意主体及细节的表现,恰当的曝光和清晰的细节刻划会使整幅画面添彩;阴天等漫射光下,山岩的细部层次能得到充分表现。具有表现力的光线是日出日落时段,天地之间显现一片暖色调,而且色调变化丰富多彩,面对变化很快的光线,应抓紧拍摄。
第四,镜头的选择
广角镜头和长焦距镜头都是需要的,这样无论拍远处耸立的山峰或拍邻近的峻岩峡谷,都能应对自如。因为山脉之间距离较远,相对于短焦广角镜头,使用中长焦距镜头拍摄可以缩短主体之间距离的视觉效果,使主体不至于松散。有人担心长焦镜头景深不够,限制前后清晰范围。其实,景深的大小不完全取决于焦距长短,还与拍摄距离远近、光圈大小有关。比如,使用较小光圈、远距离拍摄山石峦叠场景,不用担心景深问题。
第五,背景的处理
拍摄山石景物,一种是以天空为背景,但天空所占比例不可过大,否则会显得十分单调,且再现不出山石的恢宏气势,不过加用灰色渐变镜可以平衡景物与天空过大的反差;如果有云朵则情况不同,应注意处理好云和山峦、树木、建筑等景物的关系,拍摄时按云的亮度测光,必要时使用偏振镜,将天空过滤得更为湛蓝,云朵更为突出。另一种是以远处浅淡的山影作背景,在色调和影调上与主体山石区分出浓淡和轻重来,要防止深色的树林、岩石等主次不分,前后相叠,层次缺失。 如下图《不屈》:采用竖幅构图,利用大小对比的艺术手法,表现小松树不屈不挠的坚毅性格。
巧用对比拍风光
在风光摄影构图中,对比是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它对于表现内容、营造意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能使画面更好地表达主题,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虚实对比:
实是画面中清晰的主体部分,虚是画面中模糊的陪体部分或空白。虚实对比处理的原则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相辅、虚实有制。古有“实处易,虚处难”之说,就是应基于实处为前提,着力处理好虚处。控制画面部分影像模糊的方式有很多,如可采用长焦距镜头配合大光圈的各种手段,获得短景深,使主体清晰、陪体模糊;还可以利用翻腾、飘泛的烟云雾气作衬托,等等。注意的是虚的地方应该是陪体,主体部分不能虚。 明暗对比:影调的深浅对情绪产生的影响,缘于长期沉积的心理因素。处理好黑、白、灰三者关系,如何将深暗的黑、强烈的白、舒适祥和的灰放在一起,大有文章可做。深色的主景被淡色背景衬着,为高调效果;淡色的主景被深色背景衬,为低调效果。应根据高调、低调或中间调之需,确定测光主体后控制曝光。
色彩对比:
就是利用色彩并列,因色别、纯度、明度不同所产生的相互衬托关系,达到突出主体的目的。其中又包括色相对比、明度对比、饱和度对比。从感情上说,每种色彩都能表达一种情绪和心境,相关色彩相搭配则产生综合甚至复杂的感受。在色彩运用上,一般忌不同冷暖属性的搭配,比如风景中的绿色主体配以天空的蓝色,秋天沼泽里的金黄秋菊,蓝色碧水与黄色沙滩,色彩对比都是自然而协调的。但有时却将大红与大绿进行搭配,却具有强烈的色彩效果,如“万绿丛中一点红”。这是因为单一的色彩或靠色缺少色彩变化,难引起别人的注意,而当主体与周围的色彩形成强烈对比时,主体在画面中的形象便鲜明而突出了。如下图《夜静人未眠》:古村的夜晚,暖意的灯光与幽蓝的天宇,产生了色差,其色素内容的对比让画面生动起来。 此外,还有大小对比、主次对比、动静对比、疏密对比、藏露对比、曲直对比、柔刚对比、横竖对比、宽窄对比、粗细对比、方向对比等,它们是辩证的统一体,相辅相成、不可或缺。从技术角度看,对比关系乃是一种造型方式和构图手段。因此,摄影者在运用时,应遵循表现形式为主题思想服务的创作原则,从实际、从生活出发,一切服务服从于内容,才能取得和谐统一的艺术效果。
空间感的表现
俗话说,“画以深远为贵”。也就是说,风光摄影应重视空间感的表现,注重地面上景物与景物之间的空间距离感。在摄影实践中,对空间的感受与透视规律有关,因此利用透视上的变化,可以增强画面空间感。透视现象有线条透视和影调透视之分。 线条透视:
距离越近,影像越大;距离越远,影像越小,随着距离向远处延伸,影像尺寸越来越小,线条便汇聚在了远处,最后消失在地平线上。通过影像大小的对比,能有力地表现空间。影响线条透视的因素有4点。第一,拍摄距离远近与镜头焦距长短。近距离拍摄时,画面上的景物近大远小的对比强,空间感强;远距离拍摄时,前后景物大小对比弱,空间感就会减弱。同时,镜头焦距不同,空间表现效果上也不同。短焦镜头夸张前景影像,形成远近大小的强烈对比,空间深度感强。长焦镜头压缩景物间的距离,大小对比不强,空间感弱。第二,利用镜头焦距特性。景物空间距离小,可用广角镜头;景物距离远,可用有时却将大红与大绿进行搭配,却具有强烈的色彩效果,如“万绿丛中一点红”。这是因为单一的色彩或靠色缺少色彩变化,难引起别人的注意,而当主体与周围的色彩形成强烈对比时,主体在画面中的形象便鲜明而突出了。古村的夜晚,暖意的灯光与幽蓝的天宇,产生了色差,其色素内容的对比让画面生动起来。 此外,还有大小对比、主次对比、动静对比、疏密对比、藏露对比、曲直对比、柔刚对比、横竖对比、宽窄对比、粗细对比、方向对比等,它们是辩证的统一体,相辅相成、不可或缺。从技术角度看,对比关系乃是一种造型方式和构图手段。因此,摄影者在运用时,应遵循表现形式为主题思想服务的创作原则,从实际、从生活出发,一切服务服从于内容,才能取得和谐统一的艺术效果。长焦镜头拍摄使画面饱满。第三,拍摄高度。低视角时,前景突出高大,后景相对缩小,能很好地表现出空间深度;高视角时,能越过前景看到后景。第四,拍摄方向。从正面拍摄透视效果差,从斜侧方向拍摄时景物的某一个面表现得很大,而另一面表现小,大小对比下,显示出空间深度感。
影调透视:
空气并不是完全纯净,它含有雾气、蒸气、灰尘等。因此,近距离的景物影调深、轮廓清晰、反差大;远距离的景物影调明亮、轮廓模糊、反差小。这种近清晰、远模糊的空气透视现象,给拍摄的画面提供了深度空间感。可以利用获得不同影调效果的方法:第一,选用不同方向光线。光线方向决定着影调透视效果。顺光时,前后景受到同样光线照射,亮度相同,减弱了透视效果。相反,逆光可加强影调透视,使画面层次丰富。这时远景被光线照亮、影调浅,前景得不到光线照射、影调深,从而分清了前后景距离。同时,逆光下景物边缘形成一圈明亮的轮廓光效果,成为表达景物轮廓形态、区别景物界限的有效手段。如下图《黄昏》:傍晚的逆光下,近处茅草小屋,层山相叠,远树淡影,形成了立体的空间效果。第二,选择不同天气。晴朗的天气,空气透视度好,拍出的画面清晰,不过可能拍不出耐看的效果;有雾的天气透视度有限,拍出的画面清晰度差,然而利用云雾能使景物的影调产生远淡近浓的透视效果。此外,空气透视度好宜拍摄大场景及远景,空气透视度差则拍小景或近景。第三,适当的前景和影子。树木、篱笆、岩石等都可用来增添前景趣味,使画面具有深度感,但需与整个画面有关。选择深色前景,也会加强透视效果。使用标准或短焦镜头往往前景太突出,后景又太小,必须选用焦距适当的镜头。第四,控制景深。开大光圈能使清晰的景物衬托于模糊背景前,前后景物被区分开来,空间透视感增强。第五,使用滤镜。彩色摄影用偏振镜可减少甚至消除反光,黑白摄影用蓝滤镜加强透视感,红橙黄绿等滤镜则减弱透视效果。 除上述外,还应注重合理的空间布局,利用景物中的前景、近景、中景、远景构成多景层;利用景物色彩的明暗、浓淡变化突出景物的空间。总之,选择适当的季节、气候,调动角度、光线、线条、影调等手段,强调立体感、空间感和环境气氛,真实而艺术地表现壮观场景和美好景色。
画面空白的留舍
画面空白,是指画面上主体和陪体等实体对象之间的空隙部分,简单地说,就是没有图像,却是视觉元素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一种引起观者模糊思维、引发联想的艺术表现手法。空白留舍恰当,视觉则有回旋余地,画面才能节奏和谐、思路流畅、气氛生动,主体视觉中心更加突出。 突出主体:
画面空白具有衬托主体的功能,使复杂的场景条理化。空白可以表示云天水雾,或什么都不代表,整个背景处理成空白,实际上就是无需背景以分离主体,使主体更加突出醒目,轮廓更加清晰分明。空白是画面简约化最好的方法,画面越简洁,照片往往越有概括力。
形成呼应:
呼应是由两个对象间保持一定距离构成的,空白是画面上各个对象之间呼应关系的条件。如果两个以上的主体紧密挨靠,也就无所谓呼应,互相间的吸引消失。此外,景物因伸展方向、光线照射等情况不同,显出方向性,因方向产生的呼应关系,有相向呼应和相背呼应关系之分。应观察景物的方向性,合理安排画面空白距离,以联系起主体相互间的呼应关系。
创造意境:
空白有以虚代实、渲染气氛的功能。与黑相对应的白,虽无具体形像,却最为朴素、极具概括力,它的作用丝毫不逊于五彩的光影。利用空白创造更深更远的意境,作品的艺术效果才能得到相应升华。不过空白不是游离、孤立存在,是实像的延伸,空白处与实处互相映衬,才能形成联想。创造性地经营画面的空与实,常洋溢着作者的情感。在实践中,利用空白表现云烟、雾气、水面、天空等情形非常普遍。如下图《春雨霏霏》:水波和山雾的影调,是少许或浅淡的,虽然空白在画面中占据着较大成分,却让人觉得到了空白之处要么是水、要么是雾,喻示天的远阔、山的绵延、水的浩瀚。
激发思绪和联想:
绘画论“无画处皆成妙境”,意为艺术贵在画外,使人深想远思,思而得之。在江南拍摄风景,常遇到如何处理空白的问题。江南山水以疏淡秀逸见长,为展现烟笼雾罩、清秀空灵的美景,可基于空白理念,以简洁的构图、以偏概全的方法,突出主景,其余渐变为朦胧的远树淡水、雾雨烟岚。此外,也可取一角半边之景,或景物集中于一侧,通过以虚代实、计白当黑,把注意力引向虚旷的空间,给人以幽思遐想的余地。
空白的多少令感受不同:
空白与实像的比例及空白的取舍变化,是极为重要的创造性布局手段,这种形式与感觉之间的关系比较微妙。一般而言,空白面积大于实像,会显得空灵、清秀;反之,则重在写实;如果两者对等,会觉呆板平庸。国画尤重空白运用,喜留出大块或小块的空白(俗称“留白”),“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画留三分空,生气随之发”等精辟论述,就是说不但应注重黑的实体,还要巧妙运用白的空间。该留白不留,则画面气促而拘束;不该留而留了,则画面松散而气懈。
通过画面空白实现非主体的景物含蓄化,其方法很多,在拍摄时可利用自然的天空、水面及其他单一色调物体等,测曝光以深暗主体为参照,增加曝光量,让高光亮部过曝,还可以局部遮挡。后期处理的方法和技巧更多,此不详举。 度假风光
在度假归来之后,人们缺少的常常就只是一张能够恰当描述度假过程的照片。接下来就告诉你,哪些题材是不可缺少的。
细节流露情趣
不一定总要带着所有的拍摄装备,对于未曾想到的细节抓拍来说,随身携带的一个便携相机就够用了。这样,你就不会错过所有偶然出现的、充满魅力的拍摄题材。
主题创意:
在市场上散步时,你会发现很多以后将会出现在菜单上的东西。而如果这些东西曾经是过去几天度假中你品尝过的美味佳肴,那你就更不应该错过它们了。市场上可选择的东西非常之多,你只管拍下这些让人垂涎欲滴的照片即可(如下图)。
拍摄技巧:
不要让你的物品取材范围过小。拍摄一种静物是可以的,但如果在照片上能看到大量堆放在一起的商品,效果会更好。通常,水果和蔬菜都会摆放在遮光的棚子中。为此,你要么在相机中设置为自动调节iso,要么谨慎起见,把感光度设为iso 400。 其他主题:
路边咖啡馆里的玛奇雅朵咖啡;葡萄农庄里的葡萄;尼派尔的比萨饼;罗马的摩托车轮;荷兰的木制鞋。
选择合适的时间
你应该早点起床或者在郊游时等待晨光破晓的到来。为了能拍摄出特别有韵味的照片,还需要再做一些准备。
主题创意:
你要计划好爬山的线路,并在气压计中读出气压的变化。在山谷中,有雾的几率是非常大的。选择像上图这张在法耳次森林中的瓦锡根施泰因山旁拍摄的日出,在太阳升起时所表现出的色彩变化会让你怦然心动。即使当时没有雾气出现,这张照片依然可以给人留下非常美好的回忆。
拍摄技巧:
不同凡响的照片往往出自与众不同的时间。在夏天,你最迟也该在约凌晨4点钟到达山上。重要的是,要把三脚架放在包里。你要对曝光量有准确地估计,因为拍摄题材与相机设置相吻合的时间非常短暂,因此,最好在手动模式下利用连续曝光完成拍摄。此外,白平衡应该设定为“日光”。
其他主题:
清晨没有游泳者的大海;在傍晚灯光照耀下的古城堡;自然的日落过程。 全景照片
拍摄全景照片,不仅是记录下很多度假地点的最好办法,也可以让你的度假照片相册变得丰富多彩。
主题创意:
如果你要拍摄的题材距离很远,通常很难找到位于前景的元素。像新加坡的天空背景,最好放到全景照片中。但下面这句名言算是例外的情况:照片中的内容越多让拍摄题材越有说服力。
拍摄技巧:
如果你准备拍摄全景照片,应该使用三脚架。地平线要尽量保持水平,这样将来拼接照片时会更容易。要使用手动设置的曝光时间,这样可以避免产生亮度跳跃的过渡。
让人物表现出地域特点
一个人脸上的表情可以讲述关于他生活中的很多东西。当你拍摄人物时,你的图像线条会包含很多重要的信息。
主题创意:
像下边这张照片中塞维利亚马车游行这样的庆祝活动,是让镜头前人头攒动的良好时机。在这种情况下,刚刚学摄影的爱好者也可以进行拍照,因为他们不会碰到让被摄者反感的问题。关于这类聚会活动的时间,你可以从旅游局或者在饭店中轻松打听到。 拍摄技巧:
在聚会活动中要使用大约100mm的长焦距拍摄照片,这样做不会让人讨厌,同时人们也不会感觉拘谨。但要注意的是,不要拍太多的人物,同时要使用遮光罩,因为你可能找不到一个避光的地方。在阳光强烈的情况下,使用闪光灯照亮前景经常是必要的。
其他主题:
你喜欢的酒吧的主人、市场小贩、嬉戏的儿童以及手工业者,但是千万别忘记,要征得同意才能拍摄。 表现当地情趣的标志性照片
一张照片胜过千言万语,在旅行相册中,旅游地的标志性照片是不能缺少的。如果观众每看几张照片就问:“你们度假时还去哪里了?”你就该明白,你的度假照片中缺少这类照片。 主题创意:
要开车去法国南部?那里有地中海、古老的石屋和葡萄种植园。然而,你也可以在葡萄牙、西班牙或者意大利看到这一切。每一本关于法国南部的画册都会告诉你,大片的薰衣草地才是这个地区独一无二的特征。
拍摄技巧:
你要在薰衣草地上寻找一个参照物,例如一棵树,否则,左下图这张照片会显得过于突出几何形状,观众也找不到任何参照点。在构图中,薰衣草应该成为整个拍摄的主体。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在正午时分毫无问题地完成拍摄。而在清早或者傍晚时分,长长的影子会影响画面的效果。
其他主题:
在马略卡岛上,驴是一定要拍的;缓缓的丘陵和意大利柏代表着托斯卡纳;风车代表着荷兰;长城则是中国的象征。
落日
在最热门拍摄题材排行榜上,正在落山的夕阳绝对是高高在上的。接下来将介绍的这些技巧会告诉你,如何能让你的夕阳照片在大量平庸的照片中脱颖而出。
避免使用自动功能
在自动功能设定中,相机在太阳落山时会倾向于让照片过曝,因此拍摄题材会显得很亮。较好的办法是使用手动模式拍摄照片。你要把光圈设置在f5.6和f8之间,这样在获得足够景深的同时,曝光时间会相对较短。这样做的优点是,在长曝光时间下增多的图像噪点会得到控制。如果你的相机没有手动模式,你可以在菜单中求助于“落日”模式。
对称构图
这位摄影者完全对称地构建了拍摄题材:地平线在中间,水中的倒影和天空中的云彩各自占有同样的空间(如上图)。这样精确的构图,通过三脚架实施起来更简单。只有这样,摄影者才可以在静止状态下检查构图效果并进行校正。这样做的另外一个优点是,在1/15s甚至更长的曝光时间下也不会有任何抖动模糊的危险。即使你没有三脚架,同样可以采用谨慎的方法完成构图,为此,你可以干脆把相机放在墙上。 全景拍摄
有些相机提供了全景功能,在这个功能中前一张照片的结尾部分可见。这样,摄影者始终可以完美地调整后面照片的取材。假如在自动模式下拍摄时,每一张照片的曝光时间就会不同,因此,你要把相机设置为手动模式。(如上图
利用逆光构图
棕榈树可以通过有意构造出的剪影图案让落日更加迷人。为此你要有意识地利用逆光进行拍摄,因为这样可以让这张照片看起来特别具有艺术感。而且实用的是,这样的剪影不但看起来漂亮,而且只需要你在拍摄时做很少的工作。你无需利用点测光测量棕榈树或者一个人的精确曝光时间,而只是要像平常一样利用矩阵测光,也就是多区测光进行拍摄。(如上图)
增强色彩效果
这张照片通过非常冷的色调表现出良好的效果,为此,你要把白平衡设置为白炽灯。利用偏光镜,可以提高色彩的鲜艳程度。你只需把偏光镜旋转到在水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倒影还没有完全消失即可。照片中的太阳位置还相对较高,为此利用半个光圈的欠曝光,可以更好地塑造出色彩和情调。这位摄影者选择了大光圈,并把背景清晰地展示出来。(如下图)
秋色
秋天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是一年中最美的一个季节。如何用数码相机结合传统的风光摄影技法拍摄秋色呢? 正确使用偏振镜
偏振镜是风光摄影中最有价值的镜片之一。通过旋转偏振镜可消除炫光和雾霭,加深蓝天色调,增加色彩饱和度。影友们在拍摄时通过转动偏振镜可清楚地看到色彩的变化,不仅使拍出的片子更具冲击力,还消除了数码影像不好处理的白斑高光点。因此在秋天晴空下拍摄红叶时要学会使用偏振镜。如下图,使用偏振镜拍摄,突出了红叶的色彩饱和度,消除了红叶表面不好处理的白斑高光点,并使天空显得很蓝。 保证清晰度
作品的清晰分两点:一是作品整体画面的清晰;二是画面主体焦点的清晰。
由于数码相机影像传感器的尺寸不同,镜头在大多数码相机上使用的焦距数要大于原始数的1.5~1.7倍,尤其在使用望远镜头时数码相机图片更容易出现模糊和抖动。也许当时通过液晶显示屏回放观看还不错,但后期经过放大、裁剪,模糊和抖动带来的问题就明显了。因此在拍摄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1.使用一支结实牢固的三脚架,使用快门线释放快门,注意拍摄主体焦点精度是解决这类问题最有效的方法。
2.在光线暗的情况下提高感光度。目前主流的数码相机在使用iso 400以下的感光度时对画面的影响不大。
3.在拍摄速度低于镜头焦距时开大光圈。和胶片相机相比,数码影像的景深要大一些。
4.避免长时间曝光。长时间曝光引起的影像噪点增加造成的画面粗糙的程度要大大高于提高感光度而造成的影响。
细致的观察+创意的构图
在摄影技巧掌握以后,细致的观察和创意的构图就成了决定作品成败的关键。构图是表达拍摄创意的重要因素,也是摄影作品能否成功的重要一环,通过拍摄者巧妙的构图,把当时对拍摄对象的时空感受传达给观看者。因此,秋季外出摄影创作的影友们要善于捕捉自然界的变化,像光线的角度、云层的变化及走向、拍摄主体受风的影响、天气是否值得继续等待等,这些都是选择最佳拍摄时机的参考因素,也正是大自然中这些不确定的因素构成了风光摄影的独特魅力。只有通过细致的观察并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找出一个最佳的时机才能让拍摄出的作品更具生命力。 在这个大自然中色彩最浓郁的季节中进行创作,拍摄者在构图时要具有打破常规的大胆尝试。一幅好的摄影作品、一个好的拍摄角度,有时非得需要有打破常规的思路才会发现、完成。此外配合背景的取舍、背景的虚化、镜头的运用、拍摄时光圈、速度的选择等这些技巧的运用,影友们一定会在秋季的创作中拍摄到自己满意的作品。
使用曝光补偿
在风光摄影中调整相机的曝光补偿功能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如果在拍摄时发现所摄画面颜色变淡,那是因为上述色彩的反光值较高,造成相机曝光过度,这时应使用曝光补偿减弱曝光量,即在曝光调整栏中朝“-”的方向进行调整,尤其在拍摄逆光照片的时候更应注意。下图就是采用减三档曝光拍摄的。 利用渐变灰镜
常用数码相机的摄影者可能都有体会,数码相机的曝光过度比曝光不足更可怕。也就是说,数码相机拍摄宁欠勿过,这点与反转片的情况较为类似。这是因为数码相机的高感光度区域并不是靠提高影像传感器自身的灵敏度而是提升大面积的暗部来实现的。因此影友们在拍摄较高反差的风光片时既要保证亮度色彩而又不失暗部细节,以避免照片反差过大而后期无法调整,一定随身携带1~2枚渐变灰镜片。它和偏振镜一样是数码相机拍摄风光照片中不可缺少的好帮手。下图加渐变灰镜拍摄,画面细节保留完好。
拍摄流动的水
著名的诺日朗瀑布,是九寨沟中最大的瀑布。在拍摄这张照片的时候,作者选择了高处的一个小亭子,在那里正好可以看见整个瀑布。在构图上,周围的景物也就是左右两边的树枝,与上方的绿色植物起到了一个画框的作用,把瀑布这个主题很好地烘托了出来;在画面的分割上,瀑布占据了下方2/3的画面,符合黄金分割的原则。同样地,选择快门优先,鉴于大瀑布水流量大,作者选择了1/4秒的快门,光圈是f22,架上三脚架,按下快门。
大型瀑布的拍摄方法与小瀑布略有不同。首先大瀑布的落差比较大,瀑布周围会有大量的水雾。这对于拍摄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因为水雾首先影响照片的清晰度,其次水雾会损害器材。所以如果不是特别需要,拍摄大瀑布的话,笔者建议去大瀑布周围的制高点拍摄。
说到现在,都是讲慢快门拍摄技法。其实拍水,并不一定是慢快门至上,慢快门只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方法。在一些特殊的场合,我们其实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大胆地去拍摄。
拍摄静止的水
与流水相对应的就是静止的水了。例如那明静端详的湖泊,九寨沟迷人的海子,都深深地吸引着我们。在拍摄方法上,静止的水拍摄起来相对简单,因为一般都是大场面的照片,为了得到清晰的画面,我们需要使用小光圈来取得大的景深,保证整个画面的清晰度。所以在光圈快门数值的选择上没有拍摄流水这么讲究,一般f8左右的光圈即可。我们着重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取景和构图。
九寨沟最最著名的,是位于五花海的鳄鱼嘴。九寨沟由于其地理特点,水因为富含钙质,所以水的颜色呈湖蓝色,非常美。画面中有一条水平线横穿整个画面,通常我们将这条水平线放在黄金分割的位置也就是画面的1/3的地方,至于是上1/3还是下1/3,就要看照片着重表现的景物在什么地方了。这里很明显,我们是想表现艳丽的水和鳄鱼嘴,就可以将水平线放在画面上1/3处。水面占画面的2/3,将鳄鱼嘴放在中间偏右的位置上,画面最下方出现的绿色,与上方绿色的森林相呼应,这样,经典的构图就完成了。接下来用光圈优先模式,将光圈调到f8左右,就可以进行拍摄了。
九寨沟的高原湖,也就是藏族所称的“海子”,是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景色之一。海子的面积一般都很大,我们在拍摄的时候,要注意如何去选好角度去拍摄这样大面积的水,以免拍摄出来的照片光是一大片水,显得非常平淡。笔者喜欢的一种方法就是在大面积的水中,增添一个焦点。
九寨沟的五花海,蓝色的湖面、清澈的湖水以及湖底那经历了千百年的枯木,都是五花海最美的地方。于是,作者在拍摄的时候,将山、森林尽可能地压缩到画面的上方,留出更多的画面来表现湖水和枯木。下图拍的是九寨沟的五彩池,池子很小,周围尽是岩石,但是池水的色彩却是所有海子里最最浓烈的。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将所有的不相关的元素全部去除,留出整个画面来表现这色彩缤纷的湖水。
雾景的拍摄要点
雾是由许多细小的水滴组成的,它能反射大量的散射光。距离愈远,散射光越多,看上去越明亮,远处景物越看不清。所以在薄雾笼罩下的景物,更能明显地区分出前景、中景、远景,加强空间的纵深感。而且薄雾景的拍摄要点雾也能给人一种梦幻缥缈的感觉,能掩盖很多环境中杂乱无章的部分,让主题更加突出,画面表现力更强。
拍摄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雾景的反射光很强,所以在曝光控制上要很准确地把握曝光量,以免曝光过度。
2. 由于雾景的反差小,在拍摄时要想办法提高画面的反差,也可以采用减少曝光来达到增加反差的目的。
3. 在构图方面为了避免画面过于平淡,应尽量选择有远景、中景、近景的景物,以表现景物的纵深感,如右图。前景中应寻找暗色调的景物来与雾气形成对比。
4. 雾太浓时一般不宜于拍摄,因为它的能见度太低,除了较近的前景外,中景和远景几乎都看不到。这时也可以采用添加滤光镜来拍摄,比如加黄色滤光镜或橙色滤光镜可减弱浓雾效果。因为黄、橙滤光镜能吸收兰、紫短波光,增强光线的透射能力。相反,如想增强雾的效果,可加用蓝色滤光镜或雾镜,这样就可以获得不同浓度的雾化效果。
栖鸟湿地也风光
在长江流域的皖江地区,有着众多湖泊湿地,每年的各个季节都有大量鸟类,来的来去的去,分片或交织生栖、休整。其中的安庆湿地,是东亚——澳大利亚鸟类迁徙带上重要的中转站,仅每年春秋两季就有超过500万只的鹬类在湖河滩涂沼泽中栖憩。
拍摄器材:
就器材而言,并不是镜头焦距越长越有利,使用超长焦距望远镜头,以较远的距离拍摄能够获得较大的主体,但不可忽视对焦、光圈、机振、空气透视等对成像质量的影响。
构图:
鸟群数量:
鸟类在画面中的数量、大小、位置,应该根据主题内容的表达具体而定。大场面有利于群体数量的表现,赋予画面以宏大气势。大主体乃至局部特写画面构图饱满,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和生动的接近感。注意如果面对的是聚集在一起、数量不多的三两只,主体过小则会让人感觉不突出、不显眼,缺少视觉美感;而主体过大,让人有臃容、堵塞之感。若为大量而散开的群体,则应采取相应办法并有所选择。
背景环境:
在湿地拍摄,鸟类与环境背景的关系相辅相承,互为依托。然而背景的处理,对于画面的繁与简,影响极大。简约之美符合人的审视心理,
栖鸟湿地也风光因此要想艺术地记录或表现,就应当让画面尽可能地简洁干净,拍摄时千方百计避让或消除杂乱的背景对主体的干扰影响。背景的处理方法有4种:第一种,利用大光圈虚化背景;第二种,利用明净的水面,这是天然的背景,曝光有两种方式,其一让水面多曝,求得山水明丽之境,其二以水面测曝光,获得主体深黑的低调剪影画面;第三种,利用天空,干净明亮的天空无时不刻不能利用,只是曝光较之于水面更难掌握;第四种,利用色彩单一的环境,如春绿、秋黄的植物作背景。除了背景,前景陪体是衬托、修饰主体之需,不仅有助于美化画面,显示季节氛围,还能强化空间纵深,只是要注意多而无择则乱,一概不要则乏,不能喧宾夺主或削弱主题表现。另外,不同明暗羽色的鸟类,置身于不同的环境、背景中,拍摄时的测曝光有所区别。对深暗背景前洁白明亮羽体的鸟类,应减少曝光;对明亮背景前深黑暗淡羽体的鸟类,应增加曝光。
如上图《天堂》:明媚的清晨,水天一色,湖面如镜,三只剪影苍鹭主体错落而又互不重叠。
金风送爽拍红叶
随着秋意渐浓,霜降来临,很多树木的叶子像是喝了酒似的忽地先转黄又变红,呈现出层林尽染的风姿,使秋日的山林和庭院显得灿烂绚丽。
映天醉地的红叶无不勾起人们的游思,让人尽情感受着秋的意韵。
槭树之叶秀丽,入秋艳红,十分美丽。如浙江杭州的夕照山,遍植鸡爪槭,灿烂若锦。黄栌之叶霜后紫红,形若团扇,主要分布于我国中部和北部地区,京郊的香山、八大处等遍植此木。
枫香树(又叫丹枫)入秋经霜变为春红,艳丽夺目。霜后枫叶犹以南京栖霞山为好,千林喷火,万叶流丹,人在其中仿佛置身彩霞之中。
长沙岳麓山的古枫,霜后满山红遍,别有诗情画意。苏州天平山俯而远视,片片红霞,流金溢彩,蔚为壮观。
乌桕多种于山东以南,江浙皖赣各省广大地区田头地角、河边溪畔,深秋猩红,阳光映照,分外鲜艳。桕叶不等重霜渲染,它比枫叶红得更早。此外,成都米亚罗红叶景区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红叶观赏景区,每当深秋,千林披霞,万木似锦,映山横岭,无比壮观。
拍摄好红叶:
一要讲求取景。面对开阔浩大的秋色场景,应选择较高的视角俯向拍摄。在拍摄大场面大场景的同时,别忘了顺手“拣”些局部小景。从细微处着眼可以拍一些虬枝碎叶的特写,红黄叶,参夹着白色籽,分明就是一幅色彩鲜明、笔触浓重的油画。
二要注重光线的选择。拍摄大场面全景,太阳升起后或西落时呈现温暖的色调,顺光条件下树叶的颜色十分饱和,秋叶的色彩显得明亮耀眼。侧逆光下的秋林,有着鲜明的远近和明暗层次。逆光时,明亮的阳光从树林背后射来,使秋叶产生晶莹透明感,拍摄特写能充分表现出叶片纹理脉络和色彩的艳丽。
三要控制好曝光量。秋天的云彩可以说是四季中最美丽的,秋高气爽之日,随处可见蓝天白云景象。在拍摄蓝天白云映衬下的红叶景象时,如果以天空亮度为准,势必造成景物曝光不足。应对红叶景物测光,然后适当减少曝光量,既兼顾景物影像密度,又保证天空不过曝。为减少反光让红叶色彩更为饱和,可以使用偏振镜。 如上图《霜叶红于二月花》:秋霜将树叶染变成红、黄、紫、橙红或混合色,真可谓片片如丹霞。从技术层面说,秋叶之美缘于长焦距镜头的使用,大光圈的浅景深很好地虚化了杂乱的背景。
秋荷残落韵犹存
荷花,是摄影者永恒的拍摄主题。荷花的花期较长,每年从6月起至10月还能见到花朵。从初绽的荷苞到盛开的繁花,再到衰败,直至剩下残败的荷梗,在长达半年以上的时间里都能拍摄。
寻找残缺之美:秋季是拍摄残荷的好时节,因为此时的塘荷透过形残表现出的是一种凄美。清纯和玉洁,固然能展荷之美,而残缺不全、并赋予一定寓意也能反映荷之美,关键是对其生命情感的认识和理解。只要驰骋自己的想像,寄托情思,赋予生命,所拍的画面定能给人以新鲜感。要用独特的视觉从多个角度去观察,反复比较,在平庸中寻找不凡,从形残中捕捉神奇,选择最佳角度进行拍摄,这样拍出的画面就会有视觉冲击力。 用光:各种方位光照下,莲荷具有不同的光影造型效果。侧光下,影像层次丰富,光影效果强烈,适合表现形状和细节,可以突出荷之高洁美丽、娇姿风韵。但明暗光比不可过大,色彩对比不宜强烈,对阴影部分可适量补光。逆光及侧逆光具有戏剧性的效果,最能表现荷莲的质感和细节,光线透射过花瓣和叶片具有透明感,使其外形被勾勒出漂亮的轮廓光。
拍摄角度:不同的拍摄角度,有着不同的秋荷形态,表现出不同的情趣及艺术效果。平视角度的特性是最具原始性和真实性,能将秋荷倒影一并拍入画面,倒影和实物相映成趣。高角度的俯拍适合表现大场面,荷叶浮于水面,花瓣点缀其中,使人舒心悦目。低角度仰拍,能显示出荷婷婷玉立的仙姿和高洁品质。
构图:好的画面不是单纯的摄影技术的产物,它包含着作者的审美观与艺术追求。要善于筛选,通过观察、比较、提炼而产生典型形象。包括:第一,拍摄取景,宜用近景和特写。采用长焦镜头比较方便拍摄,多为200~400mm的镜头焦距才能够着主体;折反镜头会反映出圈圈梦幻般的光环。第二,画面的构成——主体与陪体。主体是画面的结构中心,应占有一定的面积和突出的地位。主体要稍离画面中心,使画面稳定而不呆板。陪体与主体互相呼应,烘托主体,可以是主体之外的较小的花苞、叶片、周围环境和背景等。第三,画面空间分配的均衡与协调。一幅画面应该有稳定、完整和协调的感觉。其实在形态布局上,就是叶片、花蕾、莲蓬等的组合。疏与密,各有利弊。密则方便选择,从而繁中选优;疏则给予更大的构图空间。不能一侧内容过多、重量很重,而另一侧内容稀少、分量很轻,缺乏稳定感。画面均衡的取得,可以不是实像,如利用投影、影调明暗、虚实变化和色彩分布等。
光圈与快门速度:光圈与快门速度的配合,不仅决定着曝光,更是塑造艺术形象的重要手段。两者的灵活组合,能获得许多创意效果。先是非正常的增或减曝光组合,借助明亮或深暗背景,能获得高调和低调效果;再是贴近极限的光圈与快门速度组合,或以极大的光圈虚化背景或前景,或以极慢的速度制造风势动感。
如上图《拂袖起舞》:莲托上脱留的花瓣,呈现一种残缺之美,富有生命活力,这种残败较之于盛开的艳丽更有意境和趣味。
水的拍摄技巧
水的表现有多种形式,包括露珠、海洋或者河流。那么你该如何来拍摄不同的题材,曝光时间又在其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你可以在这里了解到相应的知识。
水景要靠运动、水面倒影和反射来表现,这让相应的拍摄并不是太容易。《数码摄影》要告诉你,如何使用正确的技术完美地拍摄水,并利用一些“诡计”制造出完全不同的情调。 曝光时间对照片的气氛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短曝光时间可以把运动瞬间凝固。这样, 相机就可以捕捉到肉眼几乎察觉不到的瞬间。甚至像在一个溢出的玻璃杯里或者一道水柱中的每个小水滴,都可以突然间显现出来。你需要什么样的曝光时间, 这必须通过一些试验性的拍摄来确定。长曝光时间可以产生出相反的效果。曝光时间越长,运动模糊就越明显。例如,可以用长曝光时间拍摄出一条神秘的小溪。在使用很长的曝光时间的情况下,必须要使用三脚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拍摄的照片没有晃动。利用三脚架拍摄还有另外一个优点,就是你可以把精力集中在拍摄主体上,确定取景大小并考虑倒影。在徒手拍摄时,曝光时间不要长于焦距的倒数。例如你在使用60mm 的焦距拍摄时,最大曝光时间不能超过1/60 秒。
减少图像元素
通过减小景深并缩小取景范围,露珠就摆到了照片的中央。只有一个露珠被真正清晰地记录了下来,叶子和背景都融合在一片模糊之中。你要在相机上选择“微距模式”,以便能把露珠以尽可能大的幅面拍摄下来。至于你能走得与拍摄题材有多近,这取决于你的相机在微距模式下提供了怎样的近摄距离,如上图。
制造模糊
清晰的石头和奔腾的水流之间的默契协作制造出了动感。为了获得非常强的运动模糊效果,需要使用2秒或者更长的曝光时间。为此,你要在“快门优先”模式(tv)下选择曝光时间。然后,相机会自动计算出合适的光圈。清晰的位置将出现在不动的地方,这可以是河流中的石头,也可以是河岸。如果你的相机没有“快门优先”模式,你还可以选择“风景”模式。在这个场景模式中,相机会选择一个小光圈,这样至少可以获得更长的曝光时间,如上图。
改变水的颜色
利用白平衡,你可以从根本上设置颜色色调。当白平衡处于“灯光”选项时,在这张照片中的颜色总体给人的感觉偏冷。为了强化这种效果,最好的办法是用一块白纸板作为背景,然后通过一个蓝色的铝箔照亮这块纸板。当然,你也可以简单把一块蓝色的照片纸作为背景使用。水和玻璃会增加背景的颜色,而反光会让这张照片变得有生气。为了把水的运动状态凝固下来,选择在1/1000~1/2000秒之间的曝光时间是必要的,如下图。
利用倒影
白云在宽阔的水面中映出了倒影,平坦的水面反射了蓝天的色彩。天空几乎完美地在照片中抽象地显现出来,蓝色平面成为了题材的主体。你要根据“黄金分割”的法则为这张照片构图。这就是说,重要的图像元素要放在2∶3的页面比例处。地平线在照片中间的上部,这样一种搭配会给照片带来更多的和谐,如下图。
不管是浅海浮潜,还是真正的深海潜行,也不管是数码单反相机,还是小巧的便携相机,我们都为你准备了水下拍摄的各种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官网的解决方案。
用大自然的颜色烘托冰雪的氛围
冰雪世界虽然寒冷,但景色却宛如童话。为了让这大自然中的纯洁世界永远定格在我们的快门中,我们必须了解一些在寒冷的的冬季里拍摄冰雪的技巧。
大自然是五彩缤纷的,我们可以利用自然的颜色跟冰雪做一个对比。这里所说的自然的颜色包括北方的一些树木、山脉、岩石,还有湛蓝色的天空,冬季的时候,空气的通透程度好于其他季节,在阳光的映衬下,树木的叶子偏黄、偏红甚至是绿色,本来冰雪是白色的,加上这样一些元素之后,画面的色彩就丰富了。拍摄冰雪的时间
拍摄冰雪,最好选择一早一晚这两个时间,白天拍冰雪由于光线太充足,不容易拍到好的作品。冰雪在正常的色温下,也就是说,在大白天它就是白色,但是我们可以利用一早一晚的色温,让雪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光照射到的地方是金色的,而阴影部分,是蓝色的,这种冷暖色调的对比,可以立刻让画面生动起来。
让雪的颜色更白更纯粹
如果要表现冰雪的白色,在拍摄时就要特别注意。有些影友在拍摄冰雪的时候拍出来的雪不是白的,而是发灰发暗,给人的感觉这雪不是那么新鲜艳丽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我们知道,相机的自动测光系统会把18%的灰度认为是白色,如果用相机自动测光系统去对雪测光的话,这样拍到的雪就不是白的了。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可以增加一点曝光,或者利用相机的括弧曝光来拍摄,从多张照片中挑选出一张曝光合适的。
控制影调拍雪景
每当纷纷扬扬的瑞雪铺降之时,皖江地区的山乡尤如北国一样,一派大好风光。雪霁天晴,站立山岗,极目遥望,山峦被冰雪覆罩,山林银装素裹,蔚为壮观,分外妖娆。与北方地表积雪的厚度相比,江南的雪虽少一份大气,却多了一份婉约。拍摄雪景,特别讲求雪表的层次和质感,这是一幅作品最终成败的关键。 场景:
广阔、宏大的场景总是能显现出应有的气势。然而,中近取景则更注重构图。将目光从远处收回,稍微定一下神,自己置身于粗细不均、高矮不同、形态各异的竹木环抱的世界。每一棵松杉绿竹的枝丫、叶片、冠顶,无不堆垒着积雪。离中景距离,取三两棵甚至单独一棵为拍摄对象,能充满画幅细致地刻划出主体形态甚至局部影像。为了衬托白雪的突出醒目,可选择较深的景物作背景;为增强空间纵深度,可利用雪枝、建筑物覆雪为前景。横画幅有利于表现开阔、宽广的场景;竖画幅则适合表现高大、伟岸的空间,为上下部分留有想像的余地。 快门速度:
山路两侧,不时有溪瀑潺鸣传入耳畔。理想的溪瀑取景区域往往在山涧中。下至涧底,镶嵌于溪水流泉中的岩石上,覆着白雪,与涓涓溪流相映。漫射光下,洁白的雪与深暗的水既有反差又不失层次,好一幅木刻版画。拍摄雪天的飞瀑流泉,实现画面上影像的虚实共存,应使用慢门速度配合三脚架,缩小光圈才能延长曝光时间、获得较大景深,必要时加上中性减灰镜,才能把快门速度降得更低。
层次和质感:
皑皑白雪质地细腻松软,只要未被踏压,总是洁净如初,直至逐渐消融。这期间,能看到各种各样、奇形怪状的雪姿雪影。强烈的阳光照在如波似谷的雪表上,光影相伴,富有层次。舍弃杂乱纷繁的场景,取之少许视觉构成元素,放置于画面适当的位置,能营造出简洁、干练的视觉效果,尤如惜墨如金、视空白为灵魂的中国画。不同的光位下,雪的质感不同。相对而言,顺光无益于雪的表现,有时甚至不及阴天的散射光,侧光、逆光或侧逆光都能较好表现冰雪的层次和洁白晶莹的质感。拍摄雪景测光和曝光要适度,测光的原理是以18%灰度为标准,因此确认测光主体,能防止雪色灰暗——若雪占据取景框中的大部分面积,测光后应增加0.5~1.5级曝光量;若以树木、人物为测光主体,应适当减少曝光量;若冰雪与树木、人物同时共存兼顾,可选择折中的测光值。
生机的表现:人迹所至,即刻给寂静的雪野增添几分情趣和色彩。身着鲜艳耀眼冬服人物的加入,雪显得更加洁白、纯净。遥望小小村落,伴着袅袅炊烟和鸡鸣狗叫,真有一点儿世外桃源的味道。厚厚的积雪压盖在植物上,植物显得更具顽强的生命力,但见风雪中傲立的松、柏、杉、竹、甚至残菊,倍受鼓舞,让人感到生命的积极和存在的意义。生命已逝的秋之枯叶,在白雪的反衬下,更显灿烂辉煌,如炉膛里的熊熊火焰。如上图《雪瀑》:镜头光圈f11,快门速度1/2秒,这样拍得的画面,悬结的冰雪清晰可辨,而倾泻的水瀑虚幻飘缈,柔若绸带、轻似纱巾。
白天拍摄时我们可以所见既所得,而晚上我们就要考虑灯光的影响、景物的虚实配合、相机的稳定等一系列问题,所以夜景的拍摄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
让夜景照片更清晰
夜景的独特魅力就是可以动静虚实结合,动态虚影效果的车流行人和静态建筑的呼应。这些在白天光线好的时候普通数码相机都是很难拍出来的。所以要让“实”的静态景物清晰是很重要的。 稳定的三脚架是很必要的,另外在天桥等拍摄地点,在车和来往行人走过的时候整个路面都会颤动,也会造成抖动而影响拍摄,所以三脚架架设的地点也要考虑。为了防止按快门时的抖动,最好使用2秒自拍或者遥控器、快门线来触发快门。还有就是在风很大的时候,稳定住三脚架也是很难的,所以尽量避免在风大的时候拍摄夜景。在天桥上虽然是一个很好的拍摄地点,但是拍摄经常还会受到车流引起的震动的影响。(如上图所示)
配件要齐全
充足的电池,稳固的三脚架和一个具有手动曝光功能的数码相机是拍摄的基本条件,如果相机没有手动模式,至少应该有光圈优先、曝光补偿、长时间曝光的功能(大于1秒的曝光时间),否则很难拍出满意的夜景照片来。拍夜景,最好用三脚架,但如果没有随身携带三脚架,可以就近寻找用来稳定支撑相机的东西,比如路边的栏杆、自行车座等,因为夜景的快门一般都会比较慢,手持拍摄很容易因为手的抖动造成画面模糊不清,所以稳定相机对拍夜景尤为重要。另外如果相机有遮光罩最好也戴上,因为夜景很容易受灯光眩光的影响,干扰画面。
噪点问题
高iso和长时间曝光很容易产生噪点而影响画面,所以在相机稳定的前提下,一定要用尽可能低的iso来拍摄。大多数数码相机在长时间曝光的时候都会有降噪的功能,另外噪点通常在中暗部的区域是最明显的,在高光和最暗的地方一般并不是很明显,所以在曝光的时候欠曝一些,保持夜景天空的漆黑,那样天空也会显得比较干净一些,如果噪点严重,可以在后期处理的时候用降噪软件进行降噪处理,但是要注意的是,降噪处理后虽然能让画面看起来更干净,但也会让图像变模糊,损失一定细节。
夜景明暗反差大,光线复杂,会给测光造成不小的麻烦。通常建议采用平均测光,另外为了不让灯光部分过曝太严重,避免凌乱杂光影响画面,在拍摄的时候建议减低1~2档的曝光量。当然如果为了拍摄那种灯火辉煌的效果,也可以不减曝光补偿甚至增加曝光补偿。对于不同的创作意图,拍摄参数的自由度很大,不同的光圈快门组合会得到不一样的效果。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拍摄者可以多试验几种光圈快门的组合,查看效果。
由于大部分数码相机的lcd显示效果都要比电脑屏幕上明亮,所以如果相机能调节lcd亮度,建议先把lcd调节到与电脑显示的效果相近,这样可以在拍摄回放的时候做出最准确的判断。如图2所示,减低曝光补偿,缩短快门,让高光部分正常曝光,会让画面干净一些。如图3所示,不减低曝光补偿可以达到灯火通明和如丝线般的车流效果,但是亮处的细节会有很大损失(比如广告牌),而且还会造成夸张的星芒干扰画面。
抓拍动态虚影
变换取景内容
要展示出自己的创意:照片题材越丰富越好。在拍摄一些照片时,可以通过变焦尽可能地接近焰火,或者更好的办法是,拍摄以后,你在电脑上用图像编辑软件放大某一部分取景内容。这样做的优点在于,你可以通过剪裁去掉不必要的内容来完善构图。器材方面,你的相机至少要有400万像素。否则,拍摄的照片分辨率会很低。
夜景拍摄的构图
构图其实是个人的问题,如果天上有美丽的晚霞,那么天空的部分就可以多取一些,当天完全黑下来之后,天空整个是黑色的,那么构图的时候就要注意发光点的位置关系和他们的线条。如图10、图11所示,构图最好避免近处强光源的直射,否则眩光光晕会给画面造成很大的麻烦。另外由于天黑,地平线并不是很好确定,有些相机有构图的辅助线可以帮助确定水平,还可以根据高楼,电灯等这些竖直的线条来确定地平线的水平,调整好三脚架。近处光源的直射会造成镜头刺眼的眩光,可以考虑利用景物来挡住这些光源的直射,避免眩光。
对焦夜景
由于夜景环境的光线昏暗,经常不能正确自动对焦,那么我们可以对着明亮的高反差物体进行对焦,比如广告牌、路灯等,如果还是对不上,就只能利用手动对焦到大概距离或者无穷远处。在用广角拍摄的时候,由于夜景大多数都是远景,而且在使用小光圈的时候,由于景深比较大,所以并不需要十分精准的对焦。
图12中,这种远景的夜景,一般只要将相机对焦在无穷远就可以了。
关于曝光参数的选择
更高的拍摄地点
站在更高的地方,如图16,你可以拍摄出整体的风貌,而不会把前面人的头也拍到照片里来。建议找一面很宽的墙或者一座小山,在这里,你可以拥有最佳的视野。如果这无法实现,你就得在楼上的房间里架好三脚架进行拍摄了。
关于场景的选择
白平衡的选择
白平衡的选择其实也有很大的自由度,阴天档白平衡偏暖,钨丝灯档白平衡会偏冷,昏黄的夜色和青冷的夜色也会带来完全不同的感觉。拍摄者可以在开始用不同的白平衡各拍一张,然后从显示屏的回放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色调拍摄。要提醒大家的是,不同的相机白平衡的设置可能会略有不同,所以大家最好用自己的相机多试验几次。大家可以参看图15。当然,色调在后期处理的时候也是可以修改的。
短片中的焰火
拍焰火手动设置更好
拍摄焰火最重要的一点是,一定要关闭相机的自动功能。因为环境非常暗,如果这样操作,会导致拍摄对象曝光过度。这惟一的建议会让你受益匪浅的,在进行手动调节后,拍摄效果会比原来出色很多。
在手动模式中,你可以根据个人需要调整曝光时间。例如,可以选择f8的光圈和至少2秒的曝光时间。这样,你可以决定到底拍摄多长的焰火尾部的照片——为了能得到最完美的效果,你还得多试几次。你要把自动对焦功能关闭,并把焦距调到无限远。在焰火释放过程中,使用三脚架还可以保证你能清晰地拍摄出焰火的轮廓,如图17所示。
大容量的存储卡
你要使用大容量的存储卡,这一点非常重要。这样,你可以在新的一年刚刚开始的几分钟之内,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拍摄上面,而不用在删除照片上浪费任何时间。以后,你可以在电脑上整理这些照片。你拍摄的照片越多,就越容易从中挑出精彩的照片来。如果你的相机允许,你还可以选择间隔拍摄模式。这样,相机就可以自动隔几秒钟就拍摄一张照片。
典型的拍摄错误
如图19所示,高的iso数值虽然缩短了曝光时间,但同时也让照片的噪点增多,结果就会导致那些在照片的暗区域中难看的颜色点都暴露了出来。因此你得放弃高的感光度数值,并选择iso数值,如iso100或者iso200
海中风情
光圈 f4 曝光时间 1/800s 焦距 200mm 感光度 50
这幅作品是利用长焦镜头对海中礁石以及海鸥进行刻画的,我们可以把礁石看成一个三角形,海鸥正好站立在三角形的顶端,同时也是在九宫格的左上点位置,欲展翅飞翔。而礁石自顶点向右侧方向延伸,同时在画面中可以隐约地看到海面的波浪,使画面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节奏感。
光圈 f9 曝光时间 1/400s 焦距 98mm 感光度 100
这幅作品主要是通过长焦镜头摄取海中的礁石来表现海景的。利用岩石进行三角形构图,并通过角度的选取,使近处的岩石与远处的景物形成对比,彰显画面的空间感。
瀑布水流
培养找出风景中潜在三角形的眼光非常重要。当摄影者靠近瀑布拍摄水流时,在水流中找到三角形或者远近法构图,并通过运用慢速快门来表现水流的流畅,可以说是最佳的拍摄方式之一。
光圈 f32 曝光时间 1/4s 焦距 40mm 感光度 100
这幅作品主要是通过竖幅构图形式拍摄的,画面具有一定的高度感和远近感;由于岩石的作用,水流从上方的两条分支在中间部分汇聚,呈三角态势顺流而下;慢速快门的作用以及分散的暗色岩石与白色的水流所形成的色调对比,使水流更加具有跃动感和立体感。
山脉姿态
光圈 f8 曝光时间 1/200s 焦距 28mm 感光度 100
在这幅作品中,如果使前方的两座山脉在同一横线上表现,画面会过于整齐呆板,所以摄影者选择在层层相叠的山体中,通过左右错开和远近对比的方式来重点突出两座山脉的三角形态势,在重点表现画面稳固感的同时,使画面不乏灵活性
山石红叶
光圈 f7.1 曝光时间 1/125s 焦距 105mm 感光度 400
秋天是个迷人的季节,对于红叶风景的拍摄,摄影者需要找到能够进一步突出红叶色彩的陪衬素材(山石、树干或者树枝等)加以灵活运用来构成画面。这幅作品是在初秋时分拍摄的,在华丽的红叶色彩之中,仍残存着几抹黄绿,红叶以三角形状和斜线形式生存于山石之上,暗沉的石色作为陪体而存在,使红叶的色彩更加鲜明。
积雪树枝
光圈 f6.3 曝光时间 1/250s 焦距 70mm 感光度 200
拍摄雪景可以活用树枝来实现一定的构图方式。这幅作品就是利用中长焦镜头找出呈现三角形状的树枝来进行构图的,被合过焦的树枝从雪白的背景中分离出来,树枝细长轻佻,给人一种轻松自在的感觉
一位加拿大的摄影发烧友科利·怀特(corrie white)和广大网友们分享了她的一组水花摄影作品—— 《funwithwater》(水趣)。这些照片都很出色,水花溅起的瞬间,就好像是一件件精美的水晶宝石艺术品。怀特用极其简单的设备,在她自己的家中就完成了这些令人惊叹的画面。看到它们,你会觉得这是大海中的云母,森林中的蘑菇,璀璨的钻石……宛如童话般美丽。
怀特在自家的厨房里,用这套装备完成了整个“水趣”的拍摄。
摄影师揭秘
有很多发烧友发邮件给我,问我是怎么拍摄水滴的,用的是什么机器,用的什么方法。
1.我使用的机器是佳能50d,佳能100mm的微距镜,闪光灯是佳能430exii,快门1/30,光圈f16,iso400。
2.我使用各种容器来捕捉水滴:高脚杯,普通酒杯,碗,平底盘等等。如果要有倒影,那么就需要比较大的容器。
3.对于流动的液体,我通常使用水加牛奶的混合物。牛奶更好用,因为它比水更浓稠流动更慢。还有就是,热水流动更快一些。
4.对于颜色,我通常使用各种食物材料。咖啡、红酒、酱油、果汁,凡是生活中有的都试过了。
5.周围光线应该设置到最暗,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下,闪光灯才能很好地抓拍到凝固的瞬间。快门的速度变化很大,但我推荐使用低速。水滴一般都很快,因此我使用一个短时的计时器,并且抢在即将闪光之前放下2滴水滴。
这就是我用的方法,只是一个有趣的尝试。
如果你感兴趣,可以动手试试
1.先准备好一个脸盆,用来盛水。在脸盆的上方,挂一根皮管(也可以在自来水龙头下,但水龙头往往太靠近墙壁,回旋的余地较小。因此不太方便)当然你要拍摄带颜色的水,可以添加不同的颜料。
2.然后调整管子的高度以及出水水滴的大小,一般来说,水滴细小些比较好,这样会在水滴落下后重新反弹到水面上,否则,会因为水的表面张力以及自身的重力,很难从水中跳跃而出的。
3.当确定好水滴下落的位置之后,再进行对焦。由于直接对水滴进行对焦很难,可用一根笔直的细杆子横放在脸盆上,然后移近到水滴跌落的地方,比对到很准确的位置上,再对焦杆子,这样就能精确对焦了。
4.另外,为了使拍摄的水滴影像清晰,背景处理也很关键。经过测试,最好要在较暗的环境下进行闪光摄影。事先在水滴要上升的地方放一块带颜色的布料作为背景,这样可以使水滴更加突出、清晰。
5.如果你的微距镜头不够的话,可考虑加近摄接圈(增距镜)。当然了,这种拍摄肯定是需要经过反复测试对比,才能获得晶莹剔透的水滴的。
两滴水的拍摄方法。第一滴滴下形成一个喷口,第二滴又滴在喷口上飞溅成雨伞的样子。在滴水的容器里加了一点牛奶和红色食料,在接收的容器里则是蓝色的水。
拍好日出日落的十条经验 |
一、准备:选合适的地点,合适的时间,使用合适的设备拍摄日出和日落。大家都知道太阳东升西落,并从左向右地穿过天空。当你事先考虑好想拍出一定效果,例如你想利用一块需出地面的岩石作为前景,但太阳不是正好落到它的后面;太阳会移到右边并可能错过这块石头,如果你的目的是当阳光洒落投射到这些岩石上时拍摄它,你必须抢先移到左边以便拍到理想的画面。 二、合适的季节:拍摄日出和日落的最佳季节是春、秋两季。这两季比夏天的日出晚,日落早,对拍摄有利,在春秋云层较多,可增加拍摄 三、云:云在拍摄中是自然的反光物体,它能传播太阳的红光,从而不断变化着作品的相同。云彩也可以作为作拍摄的主要题材。但要注意观察当云遮住落日时出现的情况;光线会从云后四处射做一从而使照片增加极为动人的效果。当太困核近运的起绿时,云会出现一条亮跟呢样的景色也是非常适合拍摄的。要注意观察,当太阳逐渐从这个亮边中间出现时,要抓拍。 四、倒影:拍摄水面倒影会使日出和日落的照片增色,平静的海面或湖面能反映天空中的景物。呈现出如镜中一样的影象,而拂过水面的微风总是会扰动这种倒影。在水面上留下条更加耀眼的光线,并从地平线到画面的前景之间勾画出一条光裕。当太阳渐渐下落时,这条光路会延伸到你的眼前。 五、因先。直接对着太阳,曝光读数总是不准。这 艾比湖晨曲 张绪权 摄 六、镜头:用任何镜头都能拍摄日落。但如果太阳本身就是画面主题,要尽可能的使用长焦距。在标准的35毫米画面上,太阳只是焦距的1/100。如果是50毫米的标准镜头,太阳的大小仅仅是0.5毫米,用200毫米的镜头.太阳的大小为2毫米,用400毫米镜头,太阳为4毫米。 一旦太阳开始下落,光线的亮度将明显下降,很快就需要你使用慢速度,用手托举着长焦镜头,很不稳定。因此,当你拍摄太阳时,要准备一付三脚架。 七、光圈;当日落是作品的主题时,你应该更重视控制光圈的大小。用小光圈能使太阳呈现星星状的效果,光圈越小,这种效果就越好。 八、眩光:直接拍摄太阳,会在镜头内产生脸光,从而使画面的反差严重失调,同时会产生入射光线被镜头表面反射到胶片上而形成光斑线条。高质量的遮光罩有助于限制眩光,同时 九、色彩的安排:当太阳在空中渐渐下落时,色温减低,形成暖色调。早在肉眼看到太阳呈红色之前,它已经开始呈深黄色,然后是桔黄色,最后在胶片上呈红色。这种效果会使画面增色,然而很少会有摄影家,能想起来改变一下夕阳鹤影 谷学忠 摄 实质上是错误的色调。对于要拍摄真实场景的摄影家来说82a浅蓝色滤镜能去掉日出和日落照片中温暖热烈的色调。 |
·人物摄影构图 突出人物的取景方法(上)
相机被发明后的初期,照片神奇的再现能力曾经感动了人类。之后人们就开始研究照片的无限潜力,希望由此能够代替肖像画。这是因为早先的照片感光度过低,还满足不了人物摄影的要求。与此相比,如今的数码相机可以说是拍摄人物的最完美的相机系统。人物照片的画面布局中除了遵守黄金分割的规则外,最重要的还是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本部分提出了人物照片的多种可行取景方式和人物摄影时经常使用的构图方法。
首尔昌庆宫水平构图虽然摄影的主对象是人物,但为了表现皇宫的雄伟建筑,使用望远镜头强调了瓦片和墙体颜色并利用画面右侧的树木塑造了远近感。在树枝中摄影时,接近镜头的部分显得较为模糊,从而演绎梦幻般的气氛。人物置于画面右侧的布局不仅强化了背景,还突出了人物形象。
突出人物的取景(framing)方法:
所谓取景(framing)是指利用照相机的取景器(finder)构成画面,这是探知作者摄影意图的艺术行为。摄影师通过取景设计艺术照片。非人物摄影和人工卫星所拍的照片都不会看做是艺术照,这是因为没有反映出作者的意图,即没有涉及到取景行为。取景是摄影师固有的权限,也是赋予艺术性的重要条件。
人物照片的取景过程离不开瞬间产生的感觉。按下快门的瞬间先要观察人物是否闭上了眼睛,人物的视线和手的位置是否得当等细节。另外,还要调整背景的深度突出表现人物形象。人物照片的关键在于摄影师,因此摄影师的意图直接决定照片的主题及效果。
所谓抓拍是指利用高速快门捕捉运动中的被摄物,因此需要培养瞬间的感觉和观察被摄物整体移动过程的习惯。不少人忽略摄影过程,反而对照片的后期修整抱有希望,但这不是可取的方法。这不仅会降低照片的画质,也很可能成为失去取景感觉的原因。
<照片2-1>中红色的标记部分往往会分散人们的注意力。人物周围散乱的加亮区(红色标记部分)分散视线的现象,取景的散漫感。摄影人的经验不足时往往会忽略背景,只关注摄影主体,即人物,这也是初学者共同的特点。忽略背景效果的照片会表现出散乱、失调的感觉。
照片2-1“取景的核心是稳定性和协调性”
取景的关键在于不分散视线,使视线集中到主被摄体上,而且协调主被摄体和周围背景。如<照片2-1>的彩色标记区域,以垂直线或水平线构图果断切除多余的区域后形成了下面4种取景结果。
1、人物视线方向的空间过窄,表现出憋气感。
2、视线方向的空间狭窄,结合画面右侧较大的空白区域,表现出人物的孤独感和思索中的状态。
3、人物全景,表现清爽感。
4、切断腿部区域的取景方式,缺乏稳定感。
中国·蜂鸟网
一、区别风景、人像模式 拍出想要的效果
我们平时总觉得用风景模式和人像模式照相没多大区别,它们究竟区别在哪儿呢?其实它们的区别主要在背景上,如果你在光线充足,长焦距时会发现用人像模式照出来的照片景深变浅了,远处的景物变得模糊起来,而焦点附近的人物却很清晰,因此,有点摄影经验的摄手常利用这一特点来虚化背景,把人物从杂乱的背景中剥离出来。光圈越大、焦距越长、人离背景越远虚化效果就越好;而风景模式则没有这一情况,无论是近处还是远景都很清晰,因此特别适合拍有特定记念意义需要背景清晰的旅游景点照。
二、用好长焦相机 用背景虚化来突出主体
杂乱的背景往往影响画面的美感,利用景深的控制可以较好的虚化背景。对数码相机来说,虚化背景的能力较差,但是我们可以采取“最长焦距”+“最大光圈”+“最远主体与背景距离”+“最近摄影距离”的组合来实现最大虚化效果。另外,户外拍摄人像模特还需要采用反光板在必要的时候进行补光,这样模特脸部和服饰就不会限于阴影之中了。
风景模式深景深(小光圈f4.7 焦距:10.4) 背景虚化后的效果(大光圈f2.0 焦距:100)
当然,如果你的相机是3倍变焦或更小,那你就不必费心了,照出的照片虚化效果肯定不会很明显。
三、半按快门对焦 平移镜头构图 避免人像模糊
通常出现在摄影者不是把主体放在相片正中的时候,有脸部对焦功能的相机没这一现象,但为了保证主体清晰,最好还是分两步,即先半按快门对焦后彻底按下快门完成拍摄。
方法:
1. 先向主体半按快门对焦,直至屏幕上方出现「色点」提示,不要放手。
2. 再把镜头水平式移向左或右,直至你满意主体位置,再按余下的「半快门」拍照。
四、让旅游照做到人景两全
大部分朋友拍的到此一游相片,人像总是小得不得了,一般情况下,在旅游人像摄影中,景点约占画面的三分之二,而人物约占画面的三分之一。
技巧:用同一背景,叫主体向前走两步,拍个半身照片便成。
五、用好闪光灯 拍摄更真实
拍摄夜景 要强制关闭闪光灯
一般人拍夜景都会用自动模式,但拍出的夜景总是近处一片白,远处黑乎乎,噪点惨不忍睹。
这是因为一般家用消费级数码相机的闪光灯功率有限,如果你想让它把夜晚远、近景物都照亮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在拍夜景时要把闪光灯强制关闭,通过长时间曝光拍出色彩艳丽、清晰的夜景来。
技巧:
1、如果没有经验且不熟悉相机的操作,暂且使用夜景模式吧。
2、采用最低iso感光值,保证画面足够细腻,尤其是对于小dc而言,这点特别重要。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用提高iso感光值的方法提高快门速度,一般iso值不要调到超过200,过高的感光值会使画面增加很多噪点,使画面变得惨不忍睹。
3、白平衡一般采用自动即可,而如果画面过分偏红,则宜采用日光白平衡。
4、nr(降噪)功能虽然可能降低存储速度,但是依然需要打开(多数相机可能没有此功能)。
5、闪光灯,别拿它当探照灯用,多数情况下,要记得把它关闭。
6、相机必须放在三脚架上,没有三脚架的时候可以因地制宜地选取路边的栏杆或者半人高的围墙作固定相机之用,拍摄时相机千万不能震动,否则会出现恐怖的重影。
7、自拍模式可代替快门线用于防止按快门时产生震动,有遥控操作的相机,用遥控操作是不错的选择。
关于曝光:
一般采用手动模式拍摄。为了保证画面具有足够的景深和锐度,并且避免紫边的产生,一般使用f5.6(千万要记住数值越大光圈越小)以上的小光圈(针对普通数码相机而言);而快门速度则根据当时的光线而定,既可以通过屏幕直接判断,也可以根据直方图来精确调节。
相同曝光量,不同光圈与快门的组合会呈现出不同的效果,要根据拍摄题材而定。一般来说,拍摄静止的建筑时,光圈不宜过小,一来过小的光圈会产生衍射,影响成像,二来光圈小了,快门速度必然减慢,更容易产生噪点。而如果拍摄的是车河,要记录更长的车辆轨迹,势必采用较小的光圈和长时间的曝光。
不妨一试:
尽管前面都说拍摄夜景宜使用小光圈,但是如果以夜色为背景拍摄微距,霓虹虚化成光斑,别有一番味道。
后帘同步闪灯 避免「人清境淡」、「人淡景清」
这是结合夜景曝光和人像闪灯方法,避免「人清境淡」或「人淡景清」的情况。
技巧:
1. 调至「后帘同步闪灯」模式。
2. 把相机放在三脚架(如没有三脚架,可放在附近栏杆、墩柱上),对好主体。
3. 告诉被拍者:拍摄时保持姿势,给予相机足够时间曝光加闪灯(约2-3秒),闪灯后才叫做完成。
4. 按下快门,等候相机完成拍摄。
这些情况下可打开「强制闪光」,替主体补光(多数相机都有此功能)。
虽然相机闪光灯对拍夜景没什么帮助,但我们利用它来补光是再合适不过的了。为了避免补光过强或过弱,一般要求需补光的主体距相机1至2米较合适。
1、逆光补光:旅行时看见漂亮风光,想拍人像才发现是背光(逆光),照出来的照片真的是“脸上无光”。
2、高亮背景补光:雪地背景太亮,如果让主体变亮,北景将会白茫茫一片,毫无层次。
3、阴影补光:夏天阳光普照,人的面部肤色会不均匀,拍出来会一边亮一边暗。
补光前 补光后
六、用好快门 拍出流水的动感
在拍水流、瀑布,快门在1——1/4秒就可以有不错的丝绸感。如果水流速度慢,可以适当提高快门速度。
不同快门速度和光圈下的拍摄效果
快门速度:1/50s;光圈:f3.0 快门速度:1/10s;光圈:f5.3
快门速度:1/33s;光圈:f2.6 快门速度:1/8s;光圈:f7.5
要用好快门,还要到实际生活中实践,多拍拍就有感受了,反正dc不会浪费胶卷 !要注意的是,如果要实现某种效果,还要注意dc的测光值,否则水流可能会变成白花花的一片,运动的物体会变得一片漆黑。
还有就是安全快门——快门速度1/60是手持拍摄的极限,超过这个速度,就要用三脚架帮忙了,要不照片就糊了。
小结:
1.家里照人像用人像模式,如如果你的是长焦(5倍以上)相机,可尝试背景虚化。
拍景点照纪念照用风景模式。
2.半按快门对焦,平移镜头构图,避免人像模糊。
3.拍夜景,别相信闪光灯。如果不请自来,就要将它强制关闭。
iso不是什么好东西,用它提高亮度是用牺牲画质换来的(噪点增多),我们不要轻易提高它。
固定好相机,不让它移动这也是拍夜景成败的关键所在。
4.闪光灯并非一无事处,用它在强光背景下给主体补光是很有效的。
5.要拍出流水的动感,就要用慢速快门(1\50--1秒)。
(云中漫步整理 图片来自网络 凯发k8网页登录的版权属原作者)
·1/3构图法则
拍摄风景常常要运用“1/3”构图法则,简单来说,就是将地平线(水平线)放到画面偏上方或偏下方三分之一位置处,这样就能够获得较为舒适的视觉感受。除非是有美丽的倒影辉映在水面上,应该避免将地平线(水平线)放置在画面中心的1/2 位置处,以免造成“割裂画面”的视觉效果,也显得呆板和无趣。
摄影:江和平
摄影:黄树国
以上样张中,对于在湖畔的城市风景来说,将地平线放置在偏下方1/3位置处能够获得最佳的视觉舒适感,而另外一张将被摄主体(自由女神像)放置在偏右侧1/3位置处能够获得较好的视觉平衡感。由此看来,好的构图确实关系着照片的命脉,需要多加理解和学习。
·微妙构图---给视线前方留出点空白
视线的前方应留白也是构图中的必备技巧。如果要拍摄人像照片的话,那么一定要注意在人脸视线的前方应该多留出一些空余空间,这样画面才不会觉得局促和紧张。通常,符合这一原则的照片,也都大致符合“1/3”或“井字格”构图法。在拍摄其他被摄主体时,例如花卉或者其他静物时,也需要注意在被摄主体的一侧多留出一些空余空间。因此说“视线”并不单单只是指人脸所朝向的方向,也包括一切具有“拟人”情感的被摄主体所朝向的方向。
对于人像照片来说,无论将被摄主体放置在什么位置,都要注意在人脸视线的前方多留出一些空白空间。
·眼前一亮!井字格构图法
如果在数码照片上有明确的被摄主体,那么我们应该将被摄主体放在画面“井字格”的四个交叉点之一的位置。什么是“井字格”呢?其实,如果我们分别在照片上划出两条横线和两条竖线,那么这两条横线和两条竖线就会组成一个“井字格”。
图为:构图“井字格”
在的液晶屏取景器上,我们可以选择开启“井字格”叠加显示功能;在数码单反相机的取景器内,我们可以将周围旁侧的四个自动对焦点当成近似的“井字格”交叉点。通常,将被摄主体放置在井字格的交叉点上,主体最为突出。
以上照片的构图中,将人脸和鸟头都放在了井字格左上侧交叉点上,画面看起来美观大方。以上所说的“井字格”构图其实就是通常所说的“黄金分割”构图,这种传统的构图方法已经被摄影师们延续用了很长一段时间,该法则主张主体不要放在画面的中央,要把画面分成上下和左右各三等分,然后把摄影的主体放在其中的某个交叉点上。许多画家和艺术家把它作为创作中必须深入领会的一种指导方针,当然摄影师也不例外。
·对称式构图
在自然界中有很多对称的景物,例如人脸就是左右对称的。对称式构图能够呈现出一种“安静”的严肃感。例如,皇家和宗教建筑非常钟爱非常严格的对称设计,在我们拍摄这些景物时,最好也保持严格的对称,这需要我们仔细寻找景物的中轴线,只有在中轴线上才能拍摄出严格对称的构图。当然,有时候,利用影子或者前景的树枝来打破这种严格的对称也会有很好的效果,值得一试。
摄影:江和平
由上图我们可以看得出,中国古代民居建筑是讲究“对称”的设计理念,在拍摄时也一定要遵循对称的原则。而风景照片采用对称构图,是为了尽量凸显一种静谧的安静感
·均衡式构图
构图要讲究平衡,这是没错的。但如果认为平衡就只是“天平”似的左右对称,这就大错特错了。其实,非左右对称的构图也可以实现平衡感,这就是均衡式构图。均衡式构图就好比秤杆一样,它不需要天平两边的重量都是一样的,只需要根据情况移动秤砣的位置即可实现平衡。和对称式的平衡构图相比,均衡式构图是一种充满动感的构图,它可以在静止的照片上营造出运动的错觉感。
摄影:三环影像
上图虽违背了之前讲过的“在视线前方需要留白”的构图法则,可是并不觉得不妥当。这要得益于其均衡式的构图,如果说海鸥是秤砣的话,狭长的明亮水波就是秤杆了,这种均衡产生了非常微妙的时光停滞感。由此看来头图的确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值得我们深思。
一、简介
佳能500d是佳能门内最新的入门级,习惯小改小闹推出升级产品的佳能,这次在500d身上的做法反而十分豪爽,让不少其他门派的粉丝也羡慕不已。佳能500d可谓是一个和(无敌兔)的混合版,它采用了50d身上的1510万像素cmos、digic 4图像处理引擎、92万像素lcd和其余的一些特色功能,更拥有在无敌兔身上的1080p高清摄像能力,这样一个混合产品注定出现以下犯上的局面。
不过,作为佳能入门级的机型,在外观设计上仍然是廉价的做法,另外在对焦系统和快么寿命上也有所不同,仍然符合其入门级的定位。这么一次大跃进的升级,使得佳能500d具有了空前丰富的功能,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佳能500d基础使用指南
1、怎样使用ca模式
ca模式
|
默认状态
|
ca模式也就是创意自动功能,它推出的目的在于照顾入门级的使用者,使得普通用户也可调整图像亮度,或进行背景虚化等。使用它的时候,只需要把模式转盘转到“ca”模式即可。这时如果不进行任何调节的话,相机基本上会按照p档的情况进行处理。
|
|
往左:背景更模糊
|
往右:背景更清晰
|
往左:曝光更暗
|
往右:曝光更亮
|
不过,相机的判断不一定会按照人的意志的,这时则可以通过导航按钮对背景的虚化程度或者曝光的强暗程度进行调节。前者直接反映在光圈大小的变化上,后者则体现在曝光补偿上。这对于刚刚接触相机的朋友来说十分的简便。
2、对焦点设置
按下放大/对焦点键
|
屏幕显示
|
初次使用数码单反,往往不懂得怎样利用取景框上的多个对焦点,以至于拍摄出来的东西往往不在对焦点上面。如果想对佳能500d的对焦点进行调节,首先是要在开机状态下按下机身背面右上角的放大键,同时它也是一个对焦点选择键。默认状态下相机都是设置为自动选择对焦点的。
通过按下set键
|
切换自动与手动选择
|
按下set按钮,即可切换到手动选择对焦点的状态,此时对焦点初次化是在中央的,通过左右上下按钮可以自由选择需要的对焦点。由于佳能500d是入门级机器,中央对焦点的准确性往往比其他对焦点要高一些,所以如非十分必要,使用中央对焦点即可。
3、进阶菜单的设置
iso感光度扩展 |
长时间曝光降噪
|
相对于,佳能的数码单反在菜单设置上已经显得十分简易,不过在进阶设置当中也会有个别的菜单功能是较少使用到的,下面为大家一一讲解一下。佳能500d在常规设置下是看不到类似于iso 6400/12800等感光度选项的,需要在自定义菜单中设定为开启才会显示出来。长时间曝光功能默认情况下是关闭的,需要应用到夜景拍摄的时候则可以选择打开。
高iso感光度降噪功能
|
高光色调优先功能
|
高iso感光度扩展功能默认状态下市设置为标准,这对于改善高iso下的噪点水平起到比较大的作用。高光色调优先是能将高光部位的色调扩大1ev左右的功能,这一功能在被摄物体的对比度较高,高光部位容易出现溢出的情况下极其有用,如果对于画质要求并不是极其严格则可以选择,毕竟处理过的照片在画质上多少有一点损失。
自动亮度优化
|
反光镜预升
|
自动亮度优化功能同样也是默认开启的,类似于尼康的d-lighting,但是佳能的数码单反在这个功能的开发上较为保守一些,处理的效果并不会十分的明显。最后一个反光镜预升功能则十分适合脚架上拍摄使用,当按下快门后反光镜会预先升起来,快门则在2秒钟后再打开,这样就可以避免人手按下快门时对相机造成的震动了。
4、高清视频设置
|
|
尺寸调节
|
自动对焦模式选择
|
录音选择
|
遥控选择
|
佳能500d支持全高清的视频格式(1920*1080),但是在只有20fps速度下实用度无疑有所下降,所以在拍摄短片之前,可以根据拍摄的需要对画幅进行调节。由于在1280*720p模式下能够支持30fps的速度,所以应用面反而更广。佳能500d支持拍摄过程中进行自动对焦,分别包括实时模式、脸部实时模式和快速实时模式。
视频拍摄模式
|
录制按钮
|
三、怎样使用拍好风光照片
在采用了digic 4图像处理器后,的都表现出更佳的宽容度,画面的鲜艳度也略有进步。下面一起看看使用佳能拍摄风景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光圈:f8 快门:1/98 sec iso:100(点击查看原图)
光圈优先档
|
使用较小的光圈值
|
使用数码单反拍摄,用得最多的还是光圈优先模式,也就是常见的av档。在这档光圈下可以自由设置光圈大小,对于景深的控制更加容易。拍摄风光照片,一般都是采用较小的光圈(f8以上),这样拍摄的风景照片前后都能更加的清晰。
风格按钮
|
风光照片风格
|
拍摄风景适宜使用风光照片模式,这时在锐度方面表现会更佳,并且色彩的处理上也会更加的鲜艳。当然,如果在进阶设置菜单中自定义各个风格的锐度也可以实现的。
使用较低感光度
|
评价测光
|
如果想拍摄高画质,那么就要使用较低的iso感光度。但是前提是快门速度并不能太低,否则模糊掉就得不偿失了。另外,使用评价测光也更为之适合风光的拍摄,因为拍摄环境中光线普遍比较复杂,评价测光可以更加照顾复杂的复合光源。
光圈:f5.6 快门:1/125 sec iso:400(点击查看原图)
风景模式下轻微偏暖偏粉的色调,可以说是佳能500d比较特殊的地方。这样的表现也与的拍摄效果比较相似。
四、怎样使用拍好微距照片
由于具有,所以尽管的微距拍摄能力有限,也可以通过后期的裁剪得到实现。下面一起看看拍摄微距照片要注意些什么:
光圈:f4 快门:1/200 sec iso:200(点击查看原图)
使用长焦端
|
点测光
|
数码单反的最近对焦距离是恒定的,所以在长焦端下会实现最大的放大比率,因此拍摄微距照片往往使用长焦端。另外,微距的物体往往比较细小,使用点测光可以得到更加准确的曝光。
光圈优先模式
|
大光圈
|
拍摄微距照片同样是使用a档比较恰当,因为光圈的不同直接反映在景深效果上的,所以如果想背景更加虚化,用a档的大光圈拍摄就会更加适合了。
标准风格
|
选择对焦点
|
拍摄微距照片,无需要得到十分鲜艳的效果,因此使用标准照片风格即可。对焦点的选择上可以使用手动选择模式,这样可以更加灵活控制对焦物体的位置。
进入实时取景模式
|
可移动对焦点
|
现在的数码单反基本上都有实时取景功能了,所以拍摄微距照片如果想更加的直观,可以使用该模式。按下导航按钮左上方的打印按钮即可进入lv模式,在取景状态下可以移动对焦框的位置,也可以按下*键来实现对焦功能。
光圈:f5.7 快门:1/165 sec iso:200(点击查看原图)
新手上路,拍摄花草练习是必须的,并且套头也有不错的微距性能,所以总的来说佳能500d拍摄微距还是比较得心应手的。
经历iso扩展后,佳能500d同样具有了最高iso 12800的级别,所以使用佳能500d在弱光环境下拍摄还是比较容易的,下面一起看看在弱光拍摄中要注意的事项:
光圈:f2.8 快门:>1/165 sec iso:800
使用较高的iso值
|
打开防抖模式
|
虽然佳能500d的最高iso是12800,但是较高的iso值会带来不期待的噪点出现,所以在弱光拍摄中如果并非快门速度不够,一般都是用尽量低的感光度,这样既可稳住画面,也可以控制好画质。佳能500d的防抖开关是在镜头上,所以拍摄弱光照片时就要把防抖开关打开。
使用较大光圈
|
钨丝灯白平衡
|
同样地,尽量大的光圈可以提高快门速度或者降低iso感光度,所以弱光拍摄一般都是使用大光圈来拍摄。但是也要注意的是,大光圈下成像锐度是不及收缩光圈下的效果,具体还是要看使用者本身的需求了。
高iso降噪
|
适当调整曝光补偿
|
高iso降噪功能主要还是针对弱光拍摄时候使用的,打开该功能后,在拍摄高iso(一般指iso>800)时,相机会自动进行降噪处理,让照片的画质更加纯净。不过,该功能对于拍摄间隔的影响也是有一定的,因为机身处理毕竟还是需要短暂的时间。
弱光拍摄同样需要注意的是经常要进行曝光补偿的调整,因为一般拍摄物体和环境之间的光比都比较强烈,测光系统会表现得并不是十分准确的。
光圈:f4 快门:>1/2048 sec iso:12800
高iso是佳能500d的强项,如果配合大光圈的镜头使用,几乎可以让其成为黑暗之中的拍摄能手。
本期总结:
佳能500d用机宝典
继承佳能一贯优秀的画质,佳能500d厚道地扩展了最高iso到12800,除此之外,像素方面的升级以及1920*1080p高清摄像功能也让它获得了入门级数码单反中的制高点。可以说,在入门级数码单反市场上仍然处于绝对的优势上。希望通过本期用机宝典,为关注或者已经拥有佳能500d的用户带来使用的使用技巧,欢迎大家继续关注pconline数码相机频道。